蘇公堤

青紅一線界沙堤,日日香風逐馬蹄。 三月桃花無浪起,六橋柳色有鶯啼。 官亭飛蓋春相接,酒舍收旗晚自迷。 遊子豈知坡老意,兩山長擁夕陽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紅一線:這裏指蘇公堤上橋亭等建築色彩鮮明,遠遠看去彷彿一條青紅色的線。
  • 香風:帶有花香等香氣的風 。
  • 逐馬蹄:隨着馬蹄前進,形容景色陪伴着行人。
  • 官亭:官方修築的亭子,供人休息、觀賞等。 飛蓋:指車輛飛馳,這裏形容來來往往的車輛。蓋,車蓋。
  • 酒舍:酒館。 收旗:古代酒館往往掛旗作爲標誌,收旗表示酒館打烊。
  • 坡老:指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

翻譯

蘇公堤就像一條青紅色的線劃分開沙地與湖水,每天香氣瀰漫的微風伴隨着行人的馬蹄聲。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湖面平靜沒有波瀾涌起;六橋周圍柳色蔥蘢,處處有黃鶯啼鳴。官亭邊車輛來來往往,彷彿春天在這裏接連不斷,等到天色傍晚,酒館收旗閉店,遊人自己都迷失在這美景之中。那些遊玩的人哪裏知道蘇東坡當年修建蘇公堤的心意呢,西湖的南北兩山長久地擁抱着夕陽西下的美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公堤的迷人景色。首聯以生動的筆觸勾勒出蘇公堤鮮明的輪廓, 「青紅一線」形象地寫出了堤上建築色彩的醒目,「香風逐馬蹄」則從嗅覺和動態的角度,讓讀者感受到走在堤上的美妙愜意。頷聯寫蘇公堤周邊春日的典型景色,桃花安靜地盛開,沒有波浪,柳色中黃鶯啼叫,一副充滿生機又平和的畫面。頸聯通過描寫官亭的熱鬧、酒舍的經營活動,展現了蘇公堤白天與傍晚不同的生活場景和繁華。尾聯則筆鋒一轉,由景及情,借感慨遊人不瞭解蘇軾修建此堤的心意,引發讀者對蘇軾功績和蘇公堤文化內涵的思考。整首詩用詞精妙,情景交融,將蘇公堤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也蘊含着對前人功績的追憶與讚美 。

董嗣杲

宋杭州人,字明德,號靜傳。理宗景定間榷茶富池,度宗鹹淳末爲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聖觀爲道士,改名思學,字無益,號老君山人。有《廬山集》、《西湖留詠》。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