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枯株:乾枯的樹木。這裏指陳朝柏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枯乾。
- 雙棲:原指鳥類雌雄相依而息,這裏用來想象這棵柏樹曾經與其他樹木等相伴的狀態。
- **天嘉:陳文帝陳茜的年號(560 年 - 566 年),天嘉年間泛指陳朝某個時期,寫這棵柏樹在當時生長得蓊鬱繁茂。 **
- **坡老:指蘇軾,「坡」是蘇軾號東坡居士。 **
- 阜陵:宋孝宗趙昚(shèn)的陵寢,這裏代指宋孝宗。
- **槎(chá)影:槎,原指木筏,槎影這裏指柏樹的影子,就好像木筏的影子一般,日光照在柏樹上而形成。 **
- 龍蛇斷:形容柏樹枝幹交錯,形狀如同龍蛇蜿蜒糾纏在一起又好像斷開的樣子。
- **化日:太陽光,也可理解爲光陰、時光。 **
翻譯
看着這孤獨存活的枯老柏樹,讓人不禁回憶起它曾經和其他草木雙棲共榮的時候。誰能想象得到,在那遙遠的天嘉年間,它是怎樣一片蔥蘢繁茂的模樣呀!蘇軾曾經爲這棵樹題寫詩章,自他之後卻無人能接着他的精彩筆觸續寫佳作;宋孝宗爲這棵樹書寫碑文,如今都只剩下遺留的殘碑。白日裏,日光搖曳着柏樹的影子,這影子就像交錯蜿蜒又似斷開的龍蛇;雪花點點地落在柏樹枝頭,那花痕讓鳥雀都產生了懷疑,不知究竟是花還是雪。變遷的時光總會朝人們期待的方向發展,大家不要過於驚訝,如今柏堂再也難以辨認舊日荒蕪的根基了。
賞析
這首詩以懷古爲主題,圍繞一棵陳朝的柏樹展開。詩的開篇通過枯株獨活,引發對其往昔雙棲並茂的聯想,展現出歲月的滄桑變遷。「坡老詩成無繼筆」一句,以蘇軾的文采斐然卻後繼無人,側面烘托出這棵古柏在文人墨客眼中的獨特地位,也暗示其歷史文化的深厚沉澱。 「阜陵書此有遺碑」 則通過歷史典故進一步增添了柏樹的歷史凝重感。
頷聯 「日搖槎影龍蛇斷,雪綴花痕鳥雀疑」 對仗工整且描寫細膩生動。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柏影比作龍蛇,雪痕引得鳥雀生疑,從視覺角度描繪出柏樹歷經風雨後的奇特姿態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神韻。
尾聯 「化日可期人莫訝 ,柏堂不復辨荒基」 既有對時光流轉、萬物變遷不可阻擋的喟嘆,又蘊含着一種平和樂觀的態度。表現出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深刻理解,借古柏的命運,抒發對自然與時間的感嘆,充滿了濃郁的懷古抒情意味,留給讀者無盡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