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其一送唯齊之官回舟松江賦

· 葛郯
年來慣行役,楚尾又吳頭。餐霞吸露,何事佳處輒遲留。雲聽漁舟夜唱,花落牧童橫笛,佔盡五湖秋。胡牀興不淺,人在庾公樓。 繡簾卷,曲闌暝,翠鬟愁。森羅萬象,與渠詩裏一時收。天設四橋風月,地會三州山水,邀我伴沙鷗。明朝起歸夢,一枕過蘋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行役: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在外跋涉。 楚尾吳頭:古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爲楚地與吳地相接之處,稱「楚尾吳頭」 。 餐霞吸露:吞食雲霞,吸飲露水。傳說中仙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這裏指陶醉於大自然美好景色中。 輒(zhé):總是,就。 胡牀: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也叫「交椅」「交牀」 。 庾公樓:東晉庾亮在武昌時,曾與僚屬登南樓賞月,後因稱南樓爲「庾公樓」。常借指觀賞美景、吟詩作賦的樓亭 。 曲闌(lán):曲折的欄杆。闌,同「欄」。 翠鬟(huán):女子環形的髮飾,這裏借指美貌的女子。 森羅萬象:指天地間無所不包的萬事萬物 。 渠(qú):他。 四橋風月:可能指蘇州的四座橋所構成的優美風景,四橋具體所指待考。在詩詞中泛指美景。 三州:具體所指難明,推測可能是泛指一些地區 ,表明此地聚集了幾個不同地方特色的山水美景。 蘋洲(pín zhōu):生長浮萍的小洲。

翻譯

近年來已經習慣了在外旅途奔波,如今又來到這楚地與吳地交匯之處。陶醉於美好的大自然之間,爲什麼只要遇到好的地方就總要停留欣賞呢?夜晚傾聽江上漁舟的歌聲在雲霧間飄蕩,看到落花時節有牧童橫吹着笛子,盡情享盡了這五湖的秋日美景。坐在輕便的胡牀上,興致格外濃厚,我就像是身在那庾公樓一般愜意。

繡簾高高捲起,曲折的欄杆在夜色中漸漸隱去,美麗的女子似有憂愁。世間的萬事萬物,都被他(朋友)收於詩句之中。上天創造了四橋一帶的美妙風月,大地匯聚了好幾個地方的山水勝景,似乎都在邀請我伴着沙鷗悠閒生活。明天一覺醒來又要開啓歸鄉之夢,在睡夢中一枕無憂地飄過那生長着浮萍的小洲。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作者一路的行程及所見之景,意境清幽曠遠。開篇點明自己多年來習慣行役,「楚尾又吳頭」指出行蹤所在,讓人對地理空間有一個大概印象。「餐霞吸露」到「佔盡五湖秋」幾句,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漁舟夜唱、牧童橫笛等畫面,盡顯五湖秋日的安寧美好,一個熱愛自然、陶醉於美景中的形象躍然紙上。

「胡牀興不淺,人在庾公樓」 則借古人典故突出自己此刻的興致高昂。下闋視角有所轉換,「繡簾卷,曲闌暝,翠鬟愁」增添了幾分溫婉與憂愁之感。「森羅萬象,與渠詩裏一時收」既誇讚朋友有將世間勝景收於筆下的才華,也體現出此地風光的豐富迷人。

「天設四橋風月,地會三州山水,邀我伴沙鷗」,將自然美景賦予了主動性,彷彿大自然在熱情相邀作者留下。最後「明朝起歸夢,一枕過蘋洲」,在美好的景色與愜意的氛圍中,又透露出對歸鄉的憧憬與期盼,使情感更加複雜且富有韻味。整首詞情景交融,既有對旅途景色的細緻描寫,又蘊含着作者內心多變的情緒,讀來別有一番風味 。

葛郯

宋鎮江丹陽人,徙居吳興,字謙問。葛立方子。高宗二十四年進士。歷官常州通判,擢守臨川。有《信齋詞》。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