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大水

· 鄭獬
淮揚水暴不可言,繞城四面長波皴。 如一大瓢寄滄海,十萬生聚瓢中存。 水之初作自何爾,舊堤有病亡其脣。 劃然大浪劈地出,正如百萬狂牛奔。 頃之漂泊成大澤,壯士挾山不可堙。 居民竄避爭入郭,郭內衆人還塞門。 老翁走哭覓幼子,哀赴卒爲蛟龍吞。 豈獨異物乃爲害,惡人行劫不待昏。 此時蝦蟆亦得志,撩須睥睨河伯尊。 附城廬舍盡水府,惟見屋脊波間橫。 間或大雨又暴作,直疑瓶盎相奔傾。 溝渠漲滿無處泄,往往牀下飛泉鳴。 只恐此城澒洞徹,城中坐見魚頰生。 豪子室中具大筏,此筏豈便長全身。 朝夕築塞漸排去,兩月未見車間塵。 且喜餘生尚存世,資儲誰復傷漂淪。 京師乃處天下腹,亦聞大水來扣閽。 至於河朔南兩蜀,長江大河俱騰掀。 豈惟淮陽一彈地,洪濤乃撼半乾坤。 臣聞九疇天公書,三十六字先五行。 茲謂水德不潤下,蓋與土氣交相爭。 願召近臣講大義,使之搜鑿災害根。 下書遣使巡郡國,曠然一發天子恩。 家貧溺死無以葬,賜以棺轊收冤魂。 蠲除租賦勿收責,寬其衣食哺子孫。 開發倉庫收寒餓,庶幾瘡痏無瘢痕。 不爾便恐委溝壑,強者趣聚蠶蝨羣。 伏藏山林弄兇器,今可先事塞其源。 朝廷固當有處置,賤臣何者敢僭論。 元元仰首望德澤,惟願陛下無因循。
拼音

鄭獬

宋安州安陸人,字毅夫,一作義夫。仁宗皇祐五年進士第一。通判陳州,入直集賢院。英宗治平朝,判三班院。神宗初,拜翰林學士,權發遣開封府。不以新法治獄,忤王安石,出知杭州,未幾徙青州。時方散青苗錢,以不忍使民無罪而陷法網,引疾提舉鴻慶宮。有《鄖溪集》。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