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

· 文同
燈火宜冬杪,圖書稱夜長。 簾鈎挂新月,窗紙漏飛霜。 酒醴慚孤宦,皮毛逐異鄉。 誰知舊山下,梅艷滿東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杪(miǎo):樹梢,樹枝末端。
  • 酒醴(lǐ):酒和醴,泛指各種酒。

翻譯

燈火適宜在冬末,閱讀圖書讓人感覺夜晚很長。簾鉤上掛着一彎新月,窗紙上透進飛落的寒霜。對自己孤獨爲官而感到慚愧面對佳釀,爲追逐到這異鄉而如同皮毛般漂泊。有誰知道那舊日的山下,梅花豔麗地開滿了東面的牆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極寒時節的景象,通過對燈火、圖書、新月、飛霜等元素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寂靜寒冷又略帶蕭索的氛圍。「燈火宜冬杪」既點明瞭寒冷的氣候,也給人一絲溫暖之感。「圖書稱夜長」則突出了夜晚的漫長與靜謐。而「酒醴慚孤宦,皮毛逐異鄉」則傳達出詩人身爲官員的孤獨之感和在異鄉漂泊的無奈。最後以「梅豔滿東牆」收尾,這梅花的豔麗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也爲整首詩的氛圍帶來一些生機和希望。整體上,詩的意境清冷中帶有幾分感慨,表現了詩人在特定環境下的心境和感受。

文同

文同

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爲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 ► 8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