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矶诗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落:樹葉飄落。
  • 商弦:即商聲。古代五音之一,其聲悲涼。這裏「斷商弦」,表示心情淒涼使得彈奏中斷 。
  • 瞰川:俯瞰河流。 (kàn):俯視。
  • 棹謳:船歌。 (zhào):船槳 ,這裏指代船。
  • 適郢:前往郢都。 :往。 (yǐng):古地名,春秋戰國時楚國國都。
  • 東轅:車轅向東,代指向東行。
  • 還夏:回到夏口 。 夏口在今湖北武漢。
  • 西浮:向西漂泊,乘船西行。
  • 三崖:三座高崖,泛指江邊山峯 。
  • 丹磴:紅色的石級。
  • 九派:指江水流到潯陽(今九江附近)後分爲九條支流。 滄流:指青綠色的江水,代指長江 。
  • 淚竹:相傳舜死後,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傷心痛哭,淚水灑在竹子上,竹子遂生斑痕,稱湘妃竹。這裏用此典故表示離別之悲。
  • 弄珠:相傳鄭交甫在漢水邊遇到兩位神女,神女送給他兩顆珠子。此處借典故表達美好的遊歷記憶。
  • 藥餌泰:因服藥而身體安好。 藥餌:藥物。 :安好 。

翻譯

樹葉紛紛飄落,江上的渡口一片寒涼,南飛的大雁歸來,秋風送來秋天的訊息。 面對流淌的江水,悲從中來,使彈奏的商弦也中斷了聲響,俯瞰着山川,聽聞船歌,心中滿是哀愁。 要去郢都卻不能東行,回到夏口又得往西漂泊。 江邊高聳的山峯隱藏着紅色的石徑,長江九條支流流淌着青綠的江水。 看到湘妃竹想到娥皇、女英遠別湘水的悲傷,想起漢水遊玩遇到神女送珠的美好卻如今不在。 難道僅僅靠服藥身體安好,就能消除我這旅人的憂愁嗎?

賞析

這首詩開篇描繪了一幅秋冬之際的蕭瑟景象,「木落江渡寒,雁還風送秋」,簡單兩句話便營造出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爲全詩定下哀傷的基調。詩人通過描寫眼前蕭瑟的自然景色,映襯內心的落魄悲涼。

中間部分,「臨流斷商弦,瞰川悲棹謳」細膩地刻畫了詩人的情感,樂音中斷、聞歌而悲,直接表達出內心的痛苦。而「適郢無東轅,還夏有西浮」則描寫自己行蹤不定、四處漂泊的處境,蘊含着仕途坎坷、命運飄忽的無限感慨 。

對景色的描寫「三崖隱丹磴,九派引滄流 」氣勢恢宏,詩人以壯闊的山水之景,暗示自己內心的失落與無奈,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其情感更加深沉。

接着,連用「淚竹感湘別,弄珠懷漢遊」兩個典故,將愛情的美好與逝去、現實的漂泊聯繫起來,豐富了詩歌的內涵,增添了一層濃郁的文化底蘊與悲傷色彩,盡顯人生遺憾。

最後「豈伊藥餌泰,得奪旅人憂」以反問句收束全詩,直接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憂愁無法排遣,即便身體無恙,旅途的憂愁也難以消逝 ,深刻地表達了漂泊者的羈旅之愁與懷才不遇的苦悶。整首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結合,情感深沉委婉,詩意盎然又發人深省。

鮑照

鮑照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蘭陵縣長城鎮)。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爲國侍郎。其後成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荆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爲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殺凶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爲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爲劉子勛年號)。劉子勛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