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bǐng):古代的一種鼓。

翻譯

已經事情如同飛蓬般飄遠,心隨着大雁飛行的路途斷絕。寒霜中的鼓早晚讓人驚心,邊地的胡笳在半夜裏哽咽。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繪了王昭君遠離家鄉的情境和內心的悲涼。「既事轉蓬遠」形象地寫出瞭如飄蓬般漂泊遠去的無奈,「心隨雁路絕」則深刻地表達了內心的孤獨與決絕。「霜鞞旦夕驚」和「邊笳中夜咽」以特定的聲音場景進一步烘托出邊地的淒涼氛圍和昭君的愁苦之情。整體營造出一種哀怨、悽清的意境,讓讀者深切感受到王昭君遠嫁邊地的悲哀和寂寞。

鮑照

鮑照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蘭陵縣長城鎮)。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爲國侍郎。其後成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荆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爲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殺凶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爲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爲劉子勛年號)。劉子勛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