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难未静述怀诗
玉节威云梦,金钲韵渚宫。
霜戈临堑白,日羽映流红。
单醪结猛将,芳饵引群雄。
箭拥淇园竹,剑聚若溪铜。
亟睹周王骏,多逢鲍氏骢。
谋出河南贾,威寄陇西冯。
溪云连阵合,却月半山空。
楼前飘密柳,井上落疏桐。
差营逢霔雨,立垒挂长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藩難:指地方藩鎮的叛亂。藩,fān。
- 玉節:古代持節的使臣,也泛指符節。
- 金鉦:zhēng,古代樂器,形似鍾而狹長。
- 渚宮:春鞦楚國宮名。
- 醪:láo,濁酒。
- 淇園竹:淇園産的竹子。淇園,周朝時衛國的竹園。
- 鮑氏驄:指駿馬。
- 河南賈:此処指像河南商人那樣善於謀劃的人。
- 隴西馮:指類似隴西的豪傑馮奉世那樣有威名的人。
繙譯
帶著符節聲威震動雲夢,金鉦之聲在渚宮廻蕩。寒霜般的戈矛在壕塹邊泛著白光,太陽的光芒映照在流動的紅色中。一盃濁酒結交勇猛的將領,美味的餌食吸引著衆多豪傑。箭如淇園之竹般密集,劍似若谿的銅聚在一起。屢次看到如同周王良馬一樣傑出的人才,多次遇見如鮑氏駿馬般的雄健之物。計謀出自像河南商人一樣聰慧之人,聲威寄托在如隴西馮奉世一般的豪傑身上。谿邊的雲如兵陣般聚郃,半圓的月亮在半山処顯得空曠。樓前飄拂著濃密的柳絲,井上方飄落著稀疏的梧桐葉。艱難紥營時遇到及時雨,立起營壘時猶如掛起了長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壯濶的戰爭場麪與氣勢恢宏的景象。通過“玉節”“金鉦”等詞滙展現出軍隊的威嚴與雄壯,用各種形象如“霜戈”“日羽”“淇園竹”“若谿銅”等來烘托戰爭的激烈與緊張。詩中還提到了猛將、豪傑、智者等各類人物,表現出人才濟濟的豪邁之情。同時,對自然景象如“谿雲”“卻月”“密柳”“疏桐”的描寫,既增添了詩意,又與戰爭場景形成對比。整首詩意境開濶,文筆雄渾,充分展示了詩人的豪情與氣魄。

蕭繹
梁元帝蕭繹,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北朝時期樑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
蕭繹於514年封湘東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7年出荊州,任荊州刺史、使持節、都督荊雍湘司郢寧樑南北秦九州諸軍事、鎮西將軍。侯景之亂時,梁武帝遣人至荊州宣讀密詔,授蕭繹爲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製,其餘職務如故。549年梁武帝餓死臺城後,蕭繹首先發兵攻滅自己的侄兒河東王蕭譽與哥哥邵陵王蕭綸,並擊退襄陽都督蕭詧(蕭譽之兄弟)的來犯;之後再命王僧辯率軍東下消滅侯景。552年侯景死後,蕭繹即帝位於江陵。當時,羣臣中有人建議返回舊都建康,但蕭繹沒有同意。
蕭繹即帝位之後,其弟武陵王蕭紀稱帝於益州;於是蕭繹便派兵前往四川消滅蕭紀,同時也請求西魏出兵。此舉給了西魏可趁之機,益州因此淪落敵手。554年,蕭繹給西魏宇文泰寫信,要求按照舊圖重新劃定疆界,言辭又極爲傲慢。宇文泰大爲不滿,命令常山公於謹、大將軍楊忠等將領以5萬兵馬進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梁元帝戰敗,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隨後,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軍營投降。不久爲襄陽都督蕭詧以土袋悶死,江陵“闔城老幼被虜入關”,後葬於潁陵,潁陵現存一對石獸(方旗廟石刻)。
梁元帝是一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四十六歲,自聚書來四十年,得書八萬卷”,自稱“韜於文士,愧於武夫。”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