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歸漢圖
鶴巢覆絕孔文舉,錦衾裹葬楊德祖。
銅雀春風歌舞長,獨復悽然若人女。
故人有女勝無兒,滿腹興亡身屬誰。
琴燒笛折?灰冷,開卷草深歸鶴飢。
美人用事單于國,細馬駝金爲餘北。
曾從過雁借書看,又向枯魚寄聲得。
胡笳日聽心自哀,天遣前朝漢使來。
穹廬抱子送於野,欲去欲往真難哉。
大兒牽衣小兒乳,割乳分攜淚如雨。
跂馬兒啼漸不聞,腸斷一如初遇虜。
畫圖巧畫欲無聲,不盡賢王子母情。
踟躕拳局各有態,未必日暮分馳能。
天長地久何終極,事已不堪回首覓。
草無南北是青青,雲有朝昏長冪冪。
琵琶恨絕妒難消,海上羝兒夢豈遙。
入見玉關天似錦,歸從金馬晚當朝。
容儀憔悴恩無骨,記問荒唐存又沒。
衛郎去我墓何斯,魏史親人禮難越。
當時一女贖元身,亂代流離更可聞。
天南地北有歸路,四海九州無故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孔文舉:孔融,字文舉。
- 楊德祖:楊修,字德祖。
- 悽然:悲傷的樣子。
- 單于國:匈奴等少數民族的首領所居住的地方。
- 跂(qǐ):踮起腳跟。
- 羝(dī)兒:公羊。
翻譯
孔融的鳥巢覆滅絕後,楊修錦衾裹身埋葬。銅雀臺春風中長久歌舞,只有那悲傷的像文姬般的女子。朋友有女兒強過沒有兒子,滿心的興亡她自身又屬於誰。琴燒了笛子折了香灰已冷,打開書卷荒草深長歸鶴飢餓。美麗的女子在單于國效力,騎着細馬馱着金子爲我回到北方。曾經跟着過往的大雁借書信看,又向乾涸的魚傳達聲音得以知曉。胡笳每天聽着心中自是悲哀,上天派遣前朝的漢使到來。在帳篷裏抱着孩子送到野外,想去又想回真是艱難啊。大兒子拉着衣服小兒子還在吃奶,割下哺乳分離帶着淚水如雨。踮起腳跟孩子的啼哭漸漸聽不到了,斷腸如同當初遇到俘虜時一樣。圖畫巧妙地畫得好像沒有聲音,道不盡賢良的王昭君和她子女的情意。徘徊侷促各有姿態,未必到日暮時分分別馳騁就能做到。天長地久哪裏有盡頭,事情已不堪回首去尋覓。草不管南北都是青青的,雲有早晚總是濃厚的。琵琶聲中的仇恨難以消除,像海上的公羊 dream 豈能遙遠。進入玉門關看到天空如錦,歸來跟從金馬晚些時候就可入朝。容貌憔悴恩情如沒有骨頭,記憶詢問中荒唐的存在又消失。衛郎離開我去掃墓是何緣故,魏史記載的親人禮節難以超越。當時一個女子贖買自身,在動亂的時代流離四方更是可以聽聞。天南地北有回去的路,四海九州卻沒有故人。
賞析
這首詩圍繞「文姬歸漢」這一主題展開,以深沉的筆觸描繪了蔡文姬的悲慘遭遇與複雜情感。詩中通過對比與鋪墊,如將孔文舉、楊德祖等與文姬對比,突出了文姬命運的坎坷與無奈。對文姬在匈奴的生活、歸漢時的痛苦抉擇等進行了細緻刻畫,展現了她內心情感的波瀾。如描述與孩子分別的場景令人動容。同時還融入了對歷史、人生的感慨與思考,如「天長地久何終極」「天南地北有歸路,四海九州無故人」,使整首詩飽含着滄桑與悲涼。詩的語言生動且富有表現力,通過各種意象的呈現,營造出一種悽美而哀怨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