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道濟寺丞觀許道寧山水圖

往逢醉許在長安,蠻溪大硯磨松煙。 忽呼絹素翻硯水,久不下筆或經年。 異時踏門闖白首,巾冠敧斜更索酒。 舉杯意氣欲翻盆,倒臥虛樽將八九。 醉拈枯筆墨淋浪,勢若山崩不停手。 數尺江山萬里遙,滿堂風物冷蕭蕭。 山僧歸寺童子後,漁伯欲渡行人招。 先君笑指溪上宅,鸕鶿白鷺如相識。 許生再拜謝不能,原是天機非筆力。 自言年少眼明時,手揮八幅錦江絲。 贈行卷送張京兆,心知李成是我師。 張公身逐銘旌去,流落不知今主誰。 大梁畫肆閱水墨,我君槃礴忘揖客。 蛛絲煤尾意昏昏,幾年風動人家壁。 雨雪涔涔滿寺庭,四圖冷落讓丹青。 笑酬肆翁十萬錢,卷付騎奴市盡傾。 王丞來觀皆失席,指點如見初畫日。 四時風物入句圖,信知君家有摩詰。 我持此圖二十年,眼前綠髮皆華顛。 許生縮手入黃泉,衆史弄筆摩青天。 君家枯鬆出老翟,風煙枯枝倚崩石。 蠹穿風物皆愛惜,不誣方將有人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蠻溪:這裏泛指南方的溪流。
  • 松煙:用松枝燃燒後凝取的黑灰,是制墨的原料。
  • 絹素:白色的絹帛,可用於作畫。
  • 敧(qī)斜:歪斜。
  • 墨淋浪:形容筆墨酣暢淋漓的樣子。
  • 枯筆:國畫中一種筆法,指筆中水分較少。
  • 索(suǒ):尋求。
  • 涔(cén)涔:形容雨多連綿的樣子。
  • 槃礴(pán bó):同「盤礴」,也作「般礴」,意爲放縱不羈。
  • 銘旌(jīng):豎在靈柩前標誌死者官職和姓名的長幡。

翻譯

過去相逢時沉醉的許道寧在長安,在蠻溪用大硯磨製松煙墨汁。忽然將絹素打翻在硯水裏,很久都不下筆有時甚至長達一年。他日登門拜訪時已是滿頭白髮,頭巾帽子歪斜着還不斷要酒。舉杯時意氣好像要翻倒酒盆,倒下躺在空酒樽邊將近八九回。醉中拿起枯筆筆墨酣暢,那氣勢好似山崩一樣不停筆。幾尺的畫作蘊含着萬里的遙遠,滿廳堂的景物冰冷而蕭瑟。山僧回到寺廟在童子之後,漁夫想渡河而向行人招呼。先父笑着指着溪上的住宅,那鸕鶿和白鷺好像都相互認識。許生再次下拜說自己不行,原來是自然的靈機而非筆力使然。他自稱年少時眼睛明亮時,親手揮就八幅錦江的畫卷。贈送的長卷送給張京兆,心裏知道李成是自己的老師。張公自身隨着銘旌離去,流落之後不知如今歸誰所有。在大梁的畫店觀賞水墨畫,我們縱情放任連客人都忘了招呼。蛛絲和墨的痕跡顯得昏昏暗暗,幾年間風吹動別人家的牆壁。雨雪紛紛佈滿寺院庭院,四張圖冷落而讓給了丹青。笑着付酬給肆翁十萬錢,畫卷交付給馬奴最終被變賣傾盡。王丞前來觀看都離席起身,指點着如同看到剛畫成的那天。四季的風物都進入了這幅畫裏,確實知道您家裏有像王維一樣的人。我持有這幅圖二十年了,眼前黑髮都變成了白髮。許生縮手進入黃泉,衆多畫史舞弄筆墨欺騙青天。您家的枯鬆出自老翟,風煙中的枯枝緊靠着崩裂的石頭。即使被蠹蟲咬壞的風物都珍惜愛惜,不要懷疑將來定會有人認識它的價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許道寧作畫的情景以及其畫作的魅力與價值。詩中通過回憶與許道寧的交往,如他的作畫風格、醉酒狀態等,生動地展現了畫家的形象與個性。還描述了他的畫作所呈現出的景象,有山水、人物等,富有意境和生命力。畫作中的景觀和氛圍讓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講述了這幅畫的流轉經歷以及對它的珍視。整體通過豐富的細節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對畫家和畫作的讚美與敬仰,以及對藝術的深刻感悟。詩中的語言既形象又充滿情感,如「醉拈枯筆墨淋浪」等詞句,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