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冕仲考進士試卷
少年迷翰墨,無異蟲蠹木。
諸生程藝文,承詔當品目。
牀敷設箱篚,賦納忽數束。
變名混甲乙,謄寫失句讀。
晝窗過白駒,夜幾跋紅燭。
鉤深思嘉魚,攻璞願良玉。
談天用一律,呻訊壓重複。
絲布澀難縫,快意忽破竹。
聖言裨曲學,割袞綴邪幅。
注金無全巧,竊發或中鵠。
翟公辟廱老,薪槱茂棫樸。
御史威降霜,行私不容粟。
吏部提英鑑,片善蒙採錄。
博士刈其楚,銓量頗三複。
因人享成事,賤子真碌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翰墨(hàn mò):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 蠹(dù):蛀蝕器物的蟲子。這裏的「蟲蠹木」指對學習的損害。
- 篚(fěi):古代盛物的竹器。
- 跋(bá):這裏指手持蠟燭。
- 璞(pú):含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
- 割袞(gǔn):指分割天子的禮服,喻指不公正的處置。
- 綴邪幅:整理不正當的衣服裝飾,也寓意行爲不端。
- 槱(yǒu):堆積木材以備燃燒,這裏指培養人才。
- 廱(yōng):通「壅」,堵塞。「辟廱」指西周天子所設的大學。
- 英鑑:高明的鑑察力。
- 刈(yì):割(草或穀類)。
- 銓量:衡量輕重。
翻譯
少年沉迷於文章書畫,就像蟲子蛀蝕樹木一樣有害。衆學生修習寫文章的技藝,奉詔接受品評鑑定。牀上鋪着放置物品的箱子竹筐,繳納的賦文很快就有好幾束。改了名字混入甲乙等級之中,抄寫時還失去了句讀。白天窗前時間如白駒過隙,夜晚多次手持紅燭。深入思考如同想釣得嘉魚,努力雕琢希望得到良玉。談論天的時候用一種論調,呻吟訊答重複壓抑。絲布粗糙難以縫製,卻突然像劈開竹子一樣快意順暢。聖人的言論有益於糾正邪曲之學,不公正地分割天子禮服、整理不正當裝飾的行爲應該制止。沒有完全巧妙的注入金子的技巧,偷偷射箭或許能射中目標。翟公作爲辟廱的老人,培養人才使他們如茂盛的棫樸。御史的威嚴如降霜般嚴厲,不容許有私自的行爲和貪污受賄。吏部提出高明的鑑察標準,一點優點也會被採納記錄。博士割除不好的部分,反覆衡量比較。依靠他人而成就事業,我這小子真是庸碌無爲。
賞析
這首詩主要描述了科舉考試中的一些現象和作者的思考。詩中既描繪了考生們的努力和期待,也指出了考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作弊、評判不公等。同時,也提到了一些有識之士如翟公、御史、吏部官員等在選拔人才中的作用。作者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寫,如「晝窗過白駒,夜幾跋紅燭」,表現了考生們的辛勤付出;「談天用一律,呻訊壓重複」則揭示了一些考生回答問題的刻板和重複。整首詩語言凝練,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對科舉制度的關注和對人才選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