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方:正,剛好。
- 巖岫(xiù):山巒。岫,山穴,這裏泛指山峯。
- 目淨:眼睛乾淨,意爲沒有世俗雜念。這裏形容心境澄澈,看待萬物無塵埃蔽目之感。
翻譯
精美的畫作放置在清冷的禪室之中,正值炎熱的夏日,我在這裏徘徊許久。畫面上,樹林梢頭的雪始終沒有消融,石頭上的苔蘚常年保持青綠。我的內心閒適地對着畫面裏的山巒,心境澄澈彷彿眼中沒有了塵世的塵埃。久坐之後清涼的微風輕輕拂來,恍惚間懷疑這風是從那翠綠的山澗中吹來的。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了一個清幽寧靜的意境。詩人身處禪室,本是炎熱的暑天,卻因欣賞精美的山水畫卷而久留徘徊。詩中的景色描寫十分精妙,「不盡林端雪,長青石上苔」勾畫出畫面中靜美、悠然的景緻,雪停留在樹梢永不消融,石上苔蘚四季常綠,充滿曠遠清幽之意。
「心閒對巖岫,目淨失塵埃」這兩句,則由景入情,體現出詩人內心的閒適淡然,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融入其中,忘記了世俗的煩惱與紛擾。
最後「坐久清風至,疑從翠澗來」更有韻味,久坐禪室,陣陣清風襲來,讓詩人產生彷彿風從畫中翠綠山澗吹來的奇妙感覺。這既是寫詩中的畫作栩栩如生帶來的感受,也透露出詩人沉浸其中,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整首詩將繪畫的藝術魅力與詩人寧靜淡然的心境相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與心靈的啓迪 。

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爲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 1577篇诗文
司馬光的其他作品
- 《 送吳辨叔大名司戶 》 —— [ 宋 ] 司馬光
- 《 和邵堯夫安樂窩中職事吟 》 —— [ 宋 ] 司馬光
- 《 資治通鑑 · 卷一百三十四 · 宋紀十六 》 —— [ 宋 ] 司馬光
- 《 書樓 》 —— [ 宋 ] 司馬光
- 《 資治通鑑 · 卷一百四十四 · 齊紀十 》 —— [ 宋 ] 司馬光
- 《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詩 其二 涌泉石 》 —— [ 宋 ] 司馬光
- 《 資治通鑑 · 卷九 · 漢紀一 》 —— [ 宋 ] 司馬光
- 《 歸田詩 其四 》 —— [ 宋 ] 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