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泉

· 範浚
昔有大荒國,水以狂泉名。 國人皆飲泉,狂顛率無寧。 一者自穿汲,乃獨能常醒。 國人既皆狂,反見不狂驚。 顧謂不狂人,無乃鬼物憑。 不然是狂疾,救療當痊輕。 施針灼炷艾,膚肉無全平。 而彼不狂者,被虐楚不勝。 賁然走泉所,酌飲不敢停。 既飲即亦狂,萬慮皆迷冥。 其狂與衆一,衆始歡相傾。 世事今亦然,嗟哉感詩鳴。 安得跨鵬背,獨往遊天溟。 寄謝彼狂子,酌泉吾不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狂泉:傳說中一個國家的泉水之名。
  • 大荒:邊遠荒僻。
  • :精神錯亂。
  • 賁(bēn)然:形容匆促急迫的樣子。
  • :海。

翻譯

從前有個邊遠荒僻的國家,那裏的水因爲叫狂泉而有名。國人都飲這狂泉的水,大都精神錯亂沒有安寧的時候。有一個人自己鑿井打水喝,於是唯獨他能常常保持清醒。國人既然都發狂了,反而看到不發狂的人很吃驚。他們看着這個不發狂的人,就說難道是有鬼怪附身。不然就是狂人有病,救治應當可以痊癒變輕。於是就對他用針炙,用艾火燒,他的肌膚和肉體沒有完整和平整的地方。而那個不發狂的人,被虐待苦楚得不能忍受。倉促地跑到狂泉那裏,不停地舀水喝。喝下後馬上也就發狂了,所有的憂慮都迷惑不清了。他的發狂和衆人一樣了,衆人才開始歡快地互相親近。世上的事現在也是這樣啊,可嘆啊我感慨詩就吟出了。怎麼能夠跨上大鵬的背,獨自前往那天空和大海。告訴那些狂人,我可不能喝這狂泉的水啊。

賞析

這首詩通過講述狂泉之國的故事,以誇張的手法揭示了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卻反遭迫害,最後無奈從衆的現象,極具諷刺意味。詩中對狂泉國人的癲狂狀態以及清醒者的遭遇描寫生動形象。同時,借古喻今,反映了當時社會中的一些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象的不滿和感慨。最後,詩人發出「安得跨鵬背,獨往遊天溟」的感嘆,顯示出渴望遠離世俗紛爭的心境,以及對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的堅持。整首詩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範浚

範浚

宋婺州蘭溪人,字茂明,號香溪。高宗紹興元年,舉賢良方正,以秦檜當國,不起。閉門講學,弟子數百人。有《香溪集》。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