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論學

逐字箋來學轉難,逢人個個說曾顏。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註釋,註解。
  • 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

翻譯

一個字一個字地註解就使得學習變得更加困難了,遇到人每個人都在談論曾參和顏回。哪裏知道知識真正領會之處,並不在於流傳的口耳相傳之間。禪修要自己去參悟以求得印證認可,修仙必須親自修煉等待丹藥煉成。在賣花人的擔子上看桃李,這句話我現在回憶起鶴山先生(魏了翁)。

賞析

這首詩探討了做學問的方法和真諦。詩人認爲逐字箋註會讓學習更難,真正的學問不是靠人人相傳,而是要自己深入探究。以禪修和修仙作比,強調做學問要像參悟禪道、修煉仙道一樣親自實踐、體悟。最後通過回憶鶴山先生,強調了其觀點的重要性。詩中表達了對錶面化、形式化學習的批判,以及對深入思考、自我探索的推崇,有一定的哲理內涵。

林希逸

宋福州福清人,字肅翁,號竹溪、庸齋。理宗端平二年進士。善畫能書,工詩。淳祐中,爲祕書省正字。景定中,遷司農少卿。官終中書舍人。有《易講》、《考工記解》、《竹溪稿》、《鬳齋續集》等。 ► 8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