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其一】
道旁殭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
紅粉哭隨回鶻馬,爲誰一步一回頭。
【其二】
隨營木佛賤於柴,大樂編鐘滿市排。
虜掠幾何君莫問,大船渾載汴京來。
【其三】
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
衹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疎煙卻數家。
拼音
譯文
【其一】
大路的兩旁倒臥著滿地的俘囚,經過的氊車就像那滾滾的水流。
被俘的婦女啊,嗚咽著跟在回鶻的馬後,究竟是爲誰啊,
一步踉蹌一回頭!
【其二】
軍營裏珍奉的木佛價値低賤過於木柴,大樂署流散的編鐘
擺滿在市場上攤賣。
到底搶掠了多少啊,你也就無須細問——那艘艘大船啊,
幾乎已把汴京整箇載來。
【其三】
森森的白骨縱橫交錯,遍布在原野如同亂麻;
幾年來桑梓毁於戰火,變成了荒凉的龍沙。
衹以爲河朔的萬千生靈已經被屠殺凈盡;
卻不料破屋上炊煙疎淡——竟還賸幾戶人家!
注釋
癸巳:金哀宗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是年初春,金都汴(biàn)京陷落,作者成了俘虜。農歷四月,被押送聊城(今山東聊城市)羈管。這三首詩是在北渡黃河時所寫。
累(léi)囚:指被蒙古兵捆綁著的金國俘虜。累,通「縲」,捆綁囚犯的繩索。
旃(zhān)車:即氊車,指安有氊蓬的蒙古車。旃,通「氊」。
紅粉:年輕婦女。
回鶻(hú):即回紇,這裏指蒙古。
木佛:木質佛像。
大樂:宋代郊廟社稷等重大祭祀中使用的樂曲名稱,近代改名爲大和,這裏使用的是原名。
編鐘:樂器名稱,即大小成組的鐘。
「隨營木佛賤於柴,大樂編鐘滿市排。」句:佛像、大樂、編鐘都是神聖嚴肅之物,説明蒙古軍隊野蠻,不開化,無視禮樂。
渾:全、整箇。
渾載汴京來:把整箇汴京城都載運來了。
龍沙:本指玉門關以西隆起如龍的沙漠地帶,這裏借用爲荒蕪的地方。
桑梓:家鄉。
河朔:泛指黃河以北地區。河,黃河;朔,北方。
生靈:老百姓。
疎煙:稀稀拉拉、斷斷續續的炊煙。
序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是元代詩人元遺山創作的七絶組詩。該組詩寫於金哀宗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五月,下距金朝滅亡衹有半年了。此時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被蒙古兵圍困兩年後已經失陷。元遺山也被蒙古兵拘管在京郊靑城,後又從靑城北渡聊城(今屬山東省)。
這三首詩寫於從靑城去聊城途中,描述了蒙古兵的掠奪行徑和戰後的凄慘景象,抒發了人的悲憤。第一首寫蒙古軍擄掠金後妃、宗室北去的情景;第二首寫蒙古軍掠奪摧殘文物的情景;第三首寫途中所見戰後的凄慘景象。全詩筆力厚重,感情深摯,極爲感人。
賞析
第一首是寫元軍攻陷金都汴京後,劫掠大批婦女送往塞外一事。詩以路旁橫竪倒臥的囚犯開篇,可以想見眾多囚犯(俘虜),有死有活,有病有殘,哀哀躺臥,不忍入目。第二句寫氊車轆轆,如流水般地北馳著。裝載著什麽,後兩句做了説明,原來氊車裏滿載在汴京搶劫來的紅粉佳人。她們哭聲震天,欲死不得,想逃不能,將要去做蒙古統治者的奴僕姬妾,任人蹂躪。她們哭不絶聲,一步一回頭,望著可愛的故鄉,在元軍的監押下離開了故土。詩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多麽殘忍的劫掠圖!
第二首是寫元軍破壞寺廟,搶劫財物的罪行。這首詩直抒其事,抓住軍營駐地把寺院的木佛砍了做柴燒一事,旣表現了他們的蠻橫,也説明劫難的殘酷程度,就連神佛的安全也不保了。此詩揭露深刻,用意巧妙。元軍不僅破壞京城文化古迹,還把珍貴的樂器、祭祀珍寶等劫走。第三句反詰一句,跌宕一筆,更進一步揭露了元軍劫掠之多的罪行,以「大船渾載」的事實,激發人們對侵略者的憎恨。
第三首絶句以十分洗練的筆墨,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幅荒寂凄凉的畫面。在構圖上,詩人選擇了白骨、荒沙、破屋、疎煙等最具有特徵性的景物著力刻畫,寫出多年戰亂的浩劫對農村造成的毁滅性破壞。桑梓繁茂的家園變成了一片廢墟,在這一片焦土荒漠上,屍骨縱橫相藉,寒鴉聒噪爭食,被洗劫一空的村村寨寨,衹賸下了一堆堆焦黑斷磚碎瓦,一兩座屋舍的殘垣中冒出幾縷孤煙。這就構成了一幅荒凉、蕭索、殘破、恐怖、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高度槪括地顯示了戰亂給廣大農民帶來的滅頂之災。這畫面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揭露和控訴力量,詩人又巧用畫龍點睛之筆,將自己主觀感情的抒發融入景物描寫之中。第三句的「河朔生靈盡」正是一筆點出了整幅畫面的主題——作爲中華民族發祥地的黃河流域地區,在頻仍殘酷的戰亂中幾近生靈絶滅,這是一場多麽巨大的民族悲劇啊!這抒情飽含血淚,凄楚悲憤,與蕭索荒凉的畫面融爲一體,形成了蒼凉悲慘的意境,讀來餘味無窮。
這組七絶組詩寫的是作者的親身經歷。詩中句句都是他親眼所見的事實。通過這些事實,讀者可以體味出侵略者驕橫強暴到了何種地步,亡國之民遭受的是怎樣的凌辱和痛苦。大道上奔馳的是滿載戰勝者和他們掠奪來的珍貴物品的蒙軍氊車,黃河中行駛的是把汴京城裏貴重物資都裝走了的蒙古大船;而殭臥在大道兩旁的則全是用繩索捆綁著的亡國兵、民,跟隨在蒙軍馬後的是「一步一回頭」的受凌辱的婦女,河朔大地死屍如麻,人煙稠密的農村,現在賸下的都是些斷垣破屋和零零落落的幾戶炊煙了。詩中還特意強調了象徵文明的「木佛」和「大樂編鐘」竟被隨意處置,木佛賤於柴,編鐘滿市排,斥責野蠻侵略者不僅搶奪物資、人口,還對古代文明進行了肆意的褻瀆、踐踏,這是詩史,對後世很有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