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四首

【其一】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 他日差池春燕影,祇今憔悴晚煙痕。 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 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其二】 娟娟凉露欲爲霜,萬縷千條拂玉塘。 浦裏靑荷中婦鏡,江干黃竹女兒箱。 空憐板渚隋隄水,不見琅琊大道王。 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永豐坊。 【其三】 東風作絮糝春衣,太息蕭條景物非。 扶荔宮中花事盡,靈和殿裏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侶,好語西烏莫夜飛。 往日風流問枚叔,梁園回首素心違。 【其四】 桃根桃葉鎮相憐,眺盡平蕪欲化煙。 秋色向人猶旖旎,春閨曾與致纏綿。 新愁帝子悲今日,舊事公孫憶往年。 記否靑門珠絡鼓,松枝相映夕陽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銷魂:極度哀傷、愁苦。
  • 白下門:指南京。
  • 差池(cī chí):指燕子飛行時尾翼張舒的樣子,這裏借指春天的柳樹。
  • 衹今:如今。
  • 黃驄曲:曲調名。
  • 烏夜村:傳說中的地名。
  • 三弄笛:笛曲名,即《梅花三弄》。
  • 玉關: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市西北。
  • 娟娟:美好的樣子。
  • 板渚:古津渡名,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
  • 隋隄:隋煬帝時沿通濟渠、邗溝河岸修築的御道,旁植楊柳,後人稱爲隋隄。
  • 琅琊大道王:指東晉琅琊王司馬睿,這裏借指帝王。
  • 永豐坊:唐代洛陽坊里名,白居易曾有《楊柳枝》詞提到永豐坊之柳。
  • 糝(sǎn):散佈。
  • 扶荔宮:漢武帝時宮殿名。
  • 靈和殿:南朝齊宮殿名。
  • 西烏:這裏指烏鴉。
  • 枚叔:指漢代辭賦家枚乘。
  • 梁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園林,這裏借指舊時遊樂之地。
  • 素心:本心,素願。
  • 桃根桃葉:相傳爲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的妾名,這裏借指柳樹。
  • :常。
  • 平蕪:平坦廣闊的草地。
  • 旖旎(yǐ nǐ):柔和美好。
  • 帝子:指帝王子女,這裏喻秋柳。
  • 公孫:指《漢書·公孫弘傳》中「武帝元光五年封弘爲平津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這裏借指往日繁華。
  • 青門:漢長安城東南門,本名霸城門,因其門色青,故俗稱爲青門。

翻譯

【其一】 秋天到來時,哪裏最讓人哀傷愁苦呢?是那夕陽殘照、西風勁吹的南京城門。曾經春日裏燕子在柳間穿梭,那柳枝搖曳如同燕尾般美好,可如今只剩下在晚煙裏憔悴的柳影。在田間小路上《黃驄曲》勾起愁緒,那江南烏夜村就像在遙遠的夢裏。千萬不要聽那臨風而吹的《梅花三弄》笛曲,玉門關外的哀怨之情實在難以訴說。

【其二】 清涼的露珠像要凝結成霜,萬縷千條柳絲輕拂着那如玉般的池塘。浦口的青荷就像美人的鏡子,江畔的黃竹就像少女的箱子。只能空自憐惜板渚隋隄的河水,再也見不到琅琊大道上的帝王。如果路過洛陽美麗的風景地,一定要滿含深情地再去探訪永豐坊的柳樹。

【其三】 東風把柳絮吹灑在春日的衣裳上,不禁嘆息如今景色凋零不再如往昔。扶荔宮裏花開花落已沒有了往日的熱鬧,靈和殿裏曾相伴的人也越來越稀少。與南飛的大雁相逢,只覺它們都是含愁的伴侶,好心告訴那西飛的烏鴉夜裏莫亂飛。想要問問枚叔往日的風流韻事,回首梁園,發覺早已違背了本心和願望 。

【其四】 桃根和桃葉總是相互憐愛,眺望那無垠的草地彷彿要化作輕煙。秋柳呈現出的柔和美好姿態依然迷人,它也曾在春日與深閨中人有過纏綿的時光。如今秋柳如帝王子女般滿是新愁,也讓人回憶起像公孫弘東閣延賢那樣的舊事。還記得青門外那掛着珠絡鼓的地方嗎?柳樹的枝葉與夕陽相互映照。

賞析

《秋柳四首》是王士禎的經典詩作。這組詩以秋柳爲主題,通過對秋柳的描寫,寄託了詩人深沉的情感與人生感慨。

其一開篇點明秋柳最令人銷魂之處,將今昔對比,往昔春柳的活潑與當下秋柳的憔悴形成鮮明反差,笛聲引發的玉關哀怨更增添了愁思的深度與廣度。

其二描繪秋柳在白露欲霜時的姿態,借浦裏青荷、江干黃竹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空靈、寂寞的氛圍,對隋隄、琅琊大道王等往昔的追念,表達出對歷史興衰的喟嘆。

其三以東風絮飛引出對時光變幻、人事凋零的感慨,借扶荔宮、靈和殿的變遷,以及南雁、西烏的形象,進一步強化那種物是人非、風流不再的哀傷。

其四借桃根桃葉體現秋柳的多情,秋柳秋色的旖旎與春閨纏綿的回憶交織,新愁與舊事對照,青門珠絡鼓等場景的回憶更使得情感愈發厚重,在今昔榮枯的對比之中,傳達出詩人對歲月流轉、繁華不再的無盡感慨,全詩用詞精妙,意境幽遠,情感含蓄而深沉。

王士禛

原名王士禛,賜名士禎,字子眞,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〇四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牧齋之後主盟詩壇,與朱竹垞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説,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録》、《香祖筆記》等。 ► 3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