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菱歌七首

【其一】 騖舲馳桂浦,息棹偃椒潭。 簫弄澄湘北,蔆歌清漢南。 【其二】 弭榜搴蕙荑,停唱紉薰若。 含傷拾泉花,縈念采雲萼。 【其三】 暌闊逢暄新,凄怨値姸華。 愁心不可蕩,春思亂如麻。 【其四】 要艷雙嶼裏,望美兩洲間。 褭褭風出浦,容容日向山。 【其五】 煙曀越嶂深,箭迅楚江急。 空抱琴中悲,徒望近關泣。 【其六】 緘嘆凌珠淵,收慨上金堤。 春芳行歇落,是人方未齊。 【其七】 思今懷近憶,望古懷遠識。 懷古復懷今,長懷無終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騖舲(wù líng):急速行駛的小船。
  • 桂浦:長着桂樹的水濱。
  • 偃(yǎn):停止。
  • 椒潭:長有椒樹的水潭。
  • 弭榜(mǐ bǎng):停止划船。
  • 搴(qiān):拔取。
  • 蕙荑(huì yí):一種香草。
  • 紉(rèn):紡織,這裏指連綴。
  • 薰若:香草名。
  • 暌闊(kuí kuò):分別,隔絕。
  • 暄(xuān):溫暖。
  • 悽怨:哀怨。
  • 妍華:美麗的花朵,這裏指美好的時光。
  • 嫋嫋(niǎo niǎo):形容風輕輕吹拂的樣子。
  • 容容:舒緩的樣子。
  • 曀(yì):陰沉而有風。
  • 凌珠淵:指女子處於深閨之中。
  • 金堤:堤岸的美稱。
  • 歇落:凋謝飄落。

翻譯

【其一】急速行駛的小船馳向桂浦,停下船槳停在椒潭邊。洞簫之聲在湘水北邊迴盪,採菱的歌聲在漢水南邊飄蕩。 【其二】停下船槳拔取蕙荑香草,停止歌唱來連綴薰若香草。懷着憂傷拾起泉水邊的花,心中縈繞着去採摘雲邊的花萼。 【其三】長久分別後在溫暖新的時候相逢,哀怨正逢這美麗時光。憂愁的心無法平靜,春天的思緒亂得像麻。 【其四】在雙嶼中追求豔麗,在兩洲間盼望美麗。微風嫋嫋從水浦吹出,太陽緩緩地向山邊移動。 【其五】煙霧陰沉越過深深的山嶂,水流如箭楚國江水流急。徒然抱着琴中悲傷,只能望着近處城關哭泣。 【其六】深閨中女子嘆息,在金堤上感慨。春天的芳華已經消逝飄落,是人還沒有到齊。 【其七】思念如今懷着近來的回憶,望着古代懷着遙遠的見識。懷念古代又懷念如今,長久懷念沒有盡頭。

賞析

這組《採菱歌》生動地描繪了不同的場景與情感。有的描繪了水鄉的風景與採菱的情景,如小船在浦潭間行駛,伴隨着簫聲和菱歌,營造出一種清幽而富有詩意的氛圍。有的則側重於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如重逢時的複雜心情,離別帶來的哀怨、憂傷,以及對思念、時光流逝等的感觸。詩中通過多樣的景象和細膩的情感描寫,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情感的深刻體悟。同時,在語言上也較爲優美、生動,詞語的運用富有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

鮑照

鮑照

南朝宋詩人,字明遠,人稱鮑參軍,東海郡人(今屬山東蘭陵縣長城鎮)。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劉義慶以他爲國侍郎。其後成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臨海王劉子頊鎮荆州時,由於任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劉子頊遵奉其兄劉子勛爲正統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殺凶暴的前廢帝劉子業,自立爲帝),參加了所謂的“義嘉之難”(義嘉爲劉子勛年號)。劉子勛與劉子頊在同年兵敗被殺,鮑照也在劉子頊的軍中被亂兵殺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