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

· 郭印
乾坤冷氣積,無日不陰雨。 涔涔晝連宵,檐聲暗砧杵。 田間愁老農,道上泣行旅。 首尾四周旬,泥深污后土。 有時暫止息,無奈雲仍聚。 晴陽出覆沒,明滅見林莽。 萬事姑置之,所傷在秋稌。 何歲無凶荒,中原尚豺虎。 軍食竟不充,饋餉尤艱苦。 稽首望羲和,披陰照寰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涔涔:形容雨水不斷。
  • 砧杵:搗衣石和棒槌。
  • 秋稌:(tú)指稻穀。
  • 羲和: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

翻譯

天地間積聚着寒冷之氣,沒有一天不是陰雨天氣。雨水不停地從白天到黑夜,屋檐上雨水的聲音伴隨着搗衣聲和棒槌聲。田間的老農爲此發愁,道路上的行人也悲傷哭泣。從頭到尾經歷了大約四周,泥土很深弄髒了大地。有時會暫時停止下雨,無奈雲彩依舊聚集。晴天的陽光出來後又消失,在樹林和草叢中時明時暗地出現。所有的事情暫且放下,所令人傷心的是秋天的稻穀。哪一年沒有災荒,中原地區還常有豺狼虎豹般的戰亂。軍隊的食物竟然都不充足,運送軍糧尤其艱苦。磕頭望向羲和,希望他能驅走陰雲照耀整個天地。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久雨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困擾和對農業的影響。詩中通過「無日不陰雨」「涔涔晝連宵」等描寫,突出了雨的連綿不斷,讓讀者能深切感受到那種溼冷壓抑的氛圍。老農和行旅的愁泣表現了人們的無奈。「首尾四周旬」體現了雨持續時間之長,而「泥深污后土」則形象地寫出了地面泥濘的狀況。詩中還提到了戰事導致軍糧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加重了整首詩沉重的氛圍。最後對羲和的盼望,更是表達了對晴天和安寧生活的渴望。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艱難困苦之狀。

郭印

宋成都雙流人,字信可,晚號亦樂居士。郭絳子。徽宗政和進士。累任銅梁、仁壽等縣令。高宗紹興十八年,以任永康軍通判時牒試避親、舉人不當降一官。終部刺史。與秦檜有庠序舊,絕不與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詩,與蒲大受、馮時行、何耕道爲詩友。有《云溪集》。 ► 7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