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

· 張耒
避暑人人得自怡,坐曹最苦劇囚累。 江邊金石焦流日,堂上糟漿酷烈時。 一酌甘寒煩素綆,終朝揮拂倦蒲葵。 誰知顏巷簞瓢外,更有秋風菡萏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這首詩中「潘大」可能並不是常見的具有特定含義的詞彙。

註釋

坐曹:指官吏在衙門裏辦公。

劇囚累:形容極度勞累如同囚犯一般。

金石:這裏指金屬和石頭,代指炎熱的物體。

糟漿:美酒。

素綆:汲水桶上的繩索,這裏指打水。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別稱。

翻譯

人們都因避暑而各自自得其樂,在衙門辦公的人最辛苦如同遭受囚禁般勞累。江邊像是金屬和石頭都被烤焦的日子,廳堂上美酒也熾熱濃烈之時。喝一口甘甜清涼的水需要辛苦地用繩索打水,整個早晨不停地揮扇也厭倦了手中的蒲葵扇。誰知道顏回陋巷中只有一簞食一瓢飲之外,還有那秋風中滿是荷花的池塘。

賞析

這首詩先描寫了人們避暑的不同狀態,突出了在衙門辦公者的辛苦。接着通過描繪炎熱的場景如「江邊金石焦流日」側面烘托暑熱之酷烈,而享受清涼飲品與揮扇避暑都顯得有些疲憊。最後筆鋒一轉,提到顏回的陋巷生活,以對比凸顯出還有如秋風中荷花池那般美好而令人嚮往的所在。整體通過對不同景象和情境的描寫以及對比,表達了一種對自然美好與恬靜生活的追尋與嚮往之情。

張耒

張耒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安徽亳縣),生於楚州淮陰(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因擔任過起居舍人,人稱張右史,晚年旅居陳州(河南省淮陽),陳州古地名爲宛丘,故又稱宛丘先生,因張耒“儀觀甚偉,魁梧逾常”,人或稱其爲“肥仙”。張耒青年時遊學陳州,得到蘇轍指點,並經蘇轍引薦入蘇軾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 2271篇诗文

張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