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喪

· 張載
有喪不免道終非,少爲親嫌老爲衰。 舉世只知隆考妣,切思不見我心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有喪:遭遇喪事。
  • 不免:難以避免。
  • 親嫌:對親人的牽掛等情感。
  • :尊崇、重視 。
  • 考妣:指死去的父親和母親, 指父親, (bǐ)指母親 。

翻譯

遭遇喪事卻沒能盡到該有的孝道,終究還是覺得有所虧欠。年少的時候多是因爲對親人的諸多不捨,年老之後更多是身體衰頹力不從心了。這世上的人都只知道無比尊崇在世或者已逝的父母,可是我內心深切思念親人卻無人能理解我的悲痛。

賞析

這首詩圍繞詩人對於喪事及追思親人的複雜情感展開。開篇便以直抒胸臆的方式,道出面對喪事卻未能行全孝道的內心遺憾。年少時因親情羈絆,對喪事處理或許有着諸多無奈的牽掛;年老了,體力精力衰退又限制了自己在喪事中所能做到之事,反映出歲月流逝、力不從心的感慨。後兩句用「舉世」與「我」形成鮮明對照,衆人都以隆重的方式尊崇父母,而詩人着重強調自己內心那種深沉卻不被理解的悲痛,這種悲痛是源於對親人深切的思念,表達了個體在面對親情消逝時孤獨的哀傷與對真摯情感的堅守 ,情真意切,直擊人心 。

張載

張載

宋鳳翔郿縣人,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少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勸讀《中庸》,乃博覽羣書,而反求之六經。講《易》京師,遇程頤兄弟,以爲不及,於是撤坐輟講,盡棄異學。登仁宗嘉祐二年進士。爲雲巖令。神宗熙寧初爲崇文院校書。尋稱疾屏居南山下,讀書講學。熙寧十年,以呂大防薦知太常禮院,以疾歸,道卒。門人慾諡明誠,後定諡獻。寧宗嘉定中賜諡明公。其學以《易》爲宗,以《中庸》爲體,以孔孟爲法。講學關中,傳其學者稱爲關學。有《正蒙》、《易說》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