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魏文貞公舊莊

破屋居人少,柴門春草長。 兒童不識字,耕稼鄭公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魏文貞公:即魏徵(zhēng),唐代名臣,死後諡「文貞」。
  • 耕稼(jià):耕種莊稼 。

翻譯

破舊的屋舍里居住的人很少,柴門前的春草肆意生長。 這裏的兒童不認識字,在當年鄭公的莊院裏耕種莊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魏文貞公舊莊如今的衰敗景象。開篇「破屋居人少,柴門春草長」,通過「破屋」「人少」「柴門」「春草長」等景象,營造出一種荒蕪、冷落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歲月變遷之後舊莊的淒涼。後兩句「兒童不識字,耕稼鄭公莊」,進一步深化這種滄桑之感,孩子們不再有着與魏公時代相關的文化傳承,只是單純地在這片曾經輝煌的土地上從事農耕,今昔對比強烈,表達出詩人對歷史興衰無常的深沉感慨,也蘊含着對往昔賢才的追思 。

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芸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陝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爲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闢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爲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後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爲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後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 3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