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鳥

· 張鎡
檜叢幽囀愜新晴,巧好春林百鳥聲。 羽輩誤教推皓首,細聽多是少年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檜(guì)叢:檜樹的叢林。檜樹,常綠喬木。
  • ****幽囀(zhuàn)**:婉轉地低聲鳴叫。
  • ****愜(qiè)**:滿足,暢快。
  • **羽輩:鳥類。
  • **皓首:白頭。這裏指白頭翁鳥白色的頭部。

翻譯

在檜樹的叢林裏,白頭翁婉轉的啼鳴,在初晴的天氣裏讓人倍感愜意。這美妙的聲音,巧妙地堪比春天樹林裏衆多鳥兒的鳴叫聲。人們僅僅因爲它頭部白色,就錯誤地以爲白頭翁鳥都是老態龍鍾。仔細聆聽它的叫聲,其中大多都充滿着少年般的青春活力與情感。

賞析

這首詩別具一格。開篇描繪出白頭翁鳥在檜叢中啼叫的清幽畫面,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美妙的場景,一個「愜」字將詩人聆聽鳥鳴時的愉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頷聯通過對比,突出白頭翁鳥叫聲的美妙能夠與百鳥爭輝。後兩句,作者別出心裁的從鳥兒白色的頭部着筆,摒棄了人們因外貌而對白頭翁產生的刻板印象,以「細聽多是少年情」揭示出白頭翁鳥內在那顆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心」 ,蘊含着作者對生命多樣性的感慨以及對自然生物深入探索的意趣,引發讀者關於外在表象與內在本質的思考,富有哲理又充滿意趣 ,頗具藝術感染力。

張鎡

張鎡,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現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生顯赫,張鎡爲宋南渡名將張俊曾孫,劉光世外孫。張鎡又是宋末著名詩詞家張炎的曾祖,是張氏家族由武功轉向文階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隆興二年(1164),爲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祕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爲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冑,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於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於是年後。 ► 1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