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石朴齋
海天昏黑海雷吼,破浪鯨鯢秋夜走。
羅嶽石摧百尺巔,瀛壖驚睹落星斗。
曩時清誨幾過從,略分言情忘年友。
投我木李投我桃,至今尚未報瑤玖。
忽騎箕尾比列星,可是星宮懸已久。
不然德者福之基,應享三萬六千壽。
如何人瑞地行仙,僅稱六十有六叟。
人語傳來半信疑,十分遙望傷八九。
二百里外來訃音,歲辰月戌時在酉。
其日乘鸞上碧霄,何時化鶴歸黃耇。
任呼返魄與招魂,一意星回帝左右。
霜寒露冷又風酸,天問無辭空搔首。
楚些哀遍思舊銘,白馬素車我敢後。
啼鵑濺血淚星星,獻以冥鏹祭以酒。
大夢長眠杳九泉,人琴感嘆知耶否。
石之火矣電之光,古往今來誰不朽。
生順死安兩無慚,如此羽化何所負。
芙蓉城裏是故家,莫說其鄉無何有。
拼音
章甫
章甫,林爽文事變時,曾募義軍堵禦。嘉慶四年(1799)歲貢,三次渡海赴試,皆不中,遂設教裏中。重修府學文廟時曾捐銀贊助,其後擔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讀書博採經子百家之菁華,究心詩學之源流正變。其後絕意仕途,課兒孫自娛,時人目爲高士。詩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連橫《臺灣通史》著錄作四卷、《臺灣詩乘》作八卷。集中或贈答酬酢,或山水記遊。作者屐痕所至,除臺灣本土風光外,三次渡海赴試,於澎湖、福建所見,亦留載文字之中。全書依體裁大致分爲六卷,前五卷爲詩歌,第六卷爲散文。王國璠臺灣縣學教樑上春,爲其《半崧集》簡編作序曰:「按半崧之詩,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五法俱備而不入俚……故非獨五、七言律波瀾壯闊、法度精嚴,如建大將旗鼓,雖八面受敵,無懈可擊。其古詩之蒼樸渾成,直截愷惻,寄濃於簡淡之中,真有古樂府遺意。至如絕句、駢體、雜文,或以韻格勝,或以詞氣勝,要皆麗而有則,約而彌該,非出入於六朝諸家不辨。」章甫詩歌的風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詩「不入俚」,少有詠歌民俗之作。今見《半崧集》爲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據嘉慶二十一年(1816)謄錄的抄本,典藏於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刪存原書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簡編》,爲今日常見的版本。以下據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的鈔本爲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及臺銀本《半崧集簡編》進行參校。(江寶釵撰)
► 4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