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蘭幹

· 洪皓
出彊三載已三遷,跋履脩塗又八千。 山近迷回寧有是,鋪經幸脫豈其然。 樂飢饘粥姑安命,養拙茅齋且任緣。 若也故人高義重,暫來江畔唁張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出彊(qiáng):指離開本國疆土。彊,同「疆」,邊界、疆土 。
  • 三遷:多次遷移、調動官職。
  • 跋履:跋涉,行走。
  • 脩塗:長途。脩,同「修」;塗,通「途」,道路。
  • 迷回:迷失迂迴的路。
  • 鋪經:此詞難以確切釋義,在這裏結合語境推測與途中遇到的某種艱難狀況有關,可能有身處困境意 。
  • 樂飢:以飢餓爲樂,形容安貧樂道。
  • 饘(zhān)粥:稠粥。
  • 養拙:謂才能低下,隱居不仕以保全自身;也有守拙,不顯露自己才能的意思。
  • 任緣:聽憑機緣、順應緣分。
  • 唁(yàn):慰問遭喪或有難的人,這裏引申爲探望。
  • 張騫:西漢外交家,出使西域歷盡艱辛,這裏作者以張騫自比。

翻譯

我離開本國已經三年了,期間多次調動官職,如今又要踏上八千里的漫長旅途。山勢相近,道路曲折讓我幾乎迷失方向,幸運地擺脫了旅途中的艱難困境,但這難道只是偶然嗎?我以喝着稀粥安於飢餓爲樂,暫且安守天命吧;在茅草屋內韜光養晦,順應自然機緣。要是老朋友您情意深重,哪天能抽空到江邊來探望一下我這個如同當年張騫般遭遇坎坷的人。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漂泊在外,歷經坎坷後的內心表白。首聯「出彊三載已三遷,跋履脩塗又八千」,短短兩句便直白地說出自己離開故土三年來仕途的波動頻繁以及行程的艱辛漫長,爲全詩奠定了一種悲涼、滄桑的基調。頷聯「山近迷回寧有是,鋪經幸脫豈其然」,通過描寫旅途中的迷茫困境以及意外擺脫,表達出命運無常的感慨 。頸聯「樂飢饘粥姑安命,養拙茅齋且任緣」體現了作者雖身處困境,卻努力以一種通達、安貧樂道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展現其內心的堅韌與無奈。尾聯「若也故人高義重,暫來江畔唁張騫」,以希望舊友來探望自己做結,將自己比作歷經磨難的張騫,委婉急切地流露出渴望朋友關懷、慰藉的心情。整首詩情感真摯,以自身經歷爲線索,抒發了流放生活中的複雜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洪皓

洪皓

宋饒州鄱陽人,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進士。宣和中,爲秀州司錄,歲澇發廩損值以糶,又邀留浙東綱米以濟人,人稱洪佛子。高宗建炎三年,擢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使金,完顏粘罕逼其仕劉豫,不從,流放冷山。力拒受金官職,屢以金情密奏上達。留金十五年始還。以論事忤秦檜,貶英州安置九年,徙袁州,至南雄州病卒。諡忠宣。皓博學強記,有《鄱陽集》、《松漠紀聞》、《帝王通要》、《金國文具錄》等。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