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鶴歸遼海:用丁令威化鶴歸鄉的典故。傳說丁令威學道後化鶴歸遼東,徘徊空中說「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 ,多用以感慨人生無常,世事變遷 。
- 猿入巴山:猿猴進入巴山地區,「巴山」 多形容地勢險峻、環境荒僻,且古時猿啼常象徵着悲痛哀傷。
- 沙蟲:古人傳說,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爲猿爲鶴,小人爲沙爲蟲 。比喻戰死的士兵或因戰亂而死的人。沔(miǎn):沔水,即漢水。
翻譯
仙鶴從遼海歸來,爲人間世事感慨悲傷;猿猴進入巴山後,在明月下聲聲哀叫。只有那些變成沙蟲的人們啊,如今還在這裏,往來路過時可別在這水邊隨意行走。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哀傷、悽清且充滿滄桑感的氛圍。首句「鶴歸遼海悲人世」借丁令威化鶴歸鄉典故,傳達出對人間興亡、滄海桑田的深深感慨;「猿入巴山叫月明」 描繪出猿猴在荒僻的巴山對着明月哀叫,增添了幾分悲涼淒厲。最後兩句「惟有沙蟲今好在,往來休並水邊行」 語義一轉,用沙蟲暗指在人世間遭遇不幸的人,勸誡人們路過此地要心存敬畏,莫驚動人世的哀傷,體現出對殘酷現實的悲憫以及對生命無常的無奈嘆息。整首詩借典與寫景相生,情感沉鬱,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世事的變化與人生命運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