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蓬萊閣

· 韋驤
行盡東州到此州,登臨更盡北山頭。 孤城突兀連滄海,三島參差聳暮秋。 廣座下疑鰲負石,危檐遠學蜃爲樓。 蓬萊方丈雖冥邈,高閣今朝亦勝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是一處凝聚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羣。
  • 突兀:高聳的樣子。
  • 冥邈:高遠渺茫。

翻譯

走過了東州到了這個州,登上高處還要登上北山的山頭。孤獨的城池高高聳立連接着大海,三個島嶼錯落有致聳立於深秋。在寬廣的座位下彷彿懷疑是鰲揹着石頭,高高的屋檐遠遠看去像是蜃所形成的樓閣。蓬萊和方丈雖然遙遠渺茫,但是今日這高高的樓閣也是美好的遊覽勝地。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登上蓬萊閣所見的景象。詩人一路行來,登上北山,將孤城與大海相連的壯闊、三島在暮秋中參差聳立的獨特景緻展現在讀者眼前。通過「鰲負石」「蜃爲樓」等奇特想象,增添了神祕奇幻的氛圍。最後表達出雖然蓬萊和方丈較爲遙遠虛幻,但當下的蓬萊閣高閣也是令人盡興遊覽的好去處。整首詩意境開闊,氣勢恢宏,既描繪了壯麗的景觀,又蘊含着對仙境的遐想和對當下美景的欣賞之情。

韋驤

宋杭州錢塘人,本名讓,避濮王諱改名,字子駿。仁宗皇祐五年進士。歷福建轉運判官、尚書主客郎中。徽宗建中靖國初,除知明州。以左朝議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宮。工詩文,有《錢塘集》。 ► 11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