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下巖寺先是劉寶學約於此相聚既而先進舟遂失勝業

· 張嵲
時危適遠縣,臥痾蔽疏篷。 浮舟難計程,一聽水與風。 今日出江口,劃見天邊峯。 維舟邀勝士,杖策凌穹崇。 絕壁迤崩豗,可驗秋濤雄。 鐫崖佛像古,憑虛樓殿工。 沄沄窗外江,落落階前鬆。 澗響雨滂濞,雲生樹玲瓏。 攬勝欣遠遊,撫身悲轉蓬。 憂樂未相償,林霏生晚容。 卻縱中流棹,回望青蓮宮。 秋晚山蕭寂,雲散煙空濛。 舟行轉沙尾,微聞林外鍾。 惜哉李膺船,去若孤征鴻。 晨暮一相失,雲嶠何年同。 若縱金門步,永遺塵外蹤。
拼音
張嵲

張嵲

宋襄州襄陽人,字巨山。徽宗宣和三年以上舍選中第。高宗紹興五年召對,疏稱宜固守待變,又言荊、襄、壽春當擇良將勁兵戍之。除祕書省正字。次年地震,奏請薄賦安民。七年,遷著作郎,請選儒臣爲蜀、荊、襄帥。旋因牽連刊改《神宗實錄》罪,出任福建路轉運判官,覆上書極論朋黨之害。金人背盟,爲秦檜畫策草檄。擢中書舍人,升實錄院同修撰,尋被万俟劾罷。起知衢州,除敷文閣待制,爲政頗嚴酷。秩滿,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工詩文,有《紫微集》。 ► 6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