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爲髻,因以「束髮」代指成童,一般指15 歲左右。
- 綴文:撰寫文章。
- 脩綆(xiū gěng):長長的汲水繩。這裏比喻深入探索。
- 淵源:水源,比喻事物的本源。
- 潢潦(huáng lǎo):地上流淌的積水。
- 三折肱:多次折斷手臂,常用來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
- 漫:隨意,隨便。
- 恣:放縱,肆意。
- 十日曝:這裏可能表示長時間艱苦學習。
- 天功:上天的功績,可引申爲自然的奧祕。
翻譯
年少剛成年時就嘗試寫文章,那時並不懂得其中深奧的門道。 花大力氣如用長長的繩子去汲取源頭的水,可得到的不過是地面上的積水罷了。 這些年曆經許多事,有了諸多閱歷,遇到人也只是隨意地稱讚。 古人樸實的立意日益簡單淡泊,新的說辭卻肆意顛倒混亂。 就好像長時間在烈日下曝曬,卻只盼望着能有陰雨來潤澤。 我只好關起門來,默默探究自然的奧祕,等待時機到來,學識也就自然有所成就。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對自己學識經歷和治學感悟的抒發。開篇回憶年少寫作,展現當時雖有動筆之心但不得要領的狀態。「脩綆汲淵源,所得是潢潦」用生動比喻,道出初涉學問時努力卻收穫淺薄的無奈。「年來三折肱」顯示出詩人歷經磨礪,心態變得平和,「逢人漫稱好」帶有一種世故與寬容。將「古意」的簡淡和「新說」的顛倒相對比,流露出對古樸學問的推崇和對新派說辭混亂的不滿。「如何十日曝,只望陰雨膏」形象地表達出對學問長進的急切渴望與追尋。最後「閉門覷天功,時至學自到」表明詩人決定沉下心,靜靜等待學識自然形成,體現出一種對學習規律的深刻認知和坦然態度,整首詩語言質樸卻富有哲理,情感真摯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