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趙秋曉

· 陳紀
摩室興居問亦詳,祗言永訣語琅琅。 情知豎子膏肓病,謾試庸醫補瀉方。 華屋邱山真俛仰,長瓶短管付淒涼。 平生曾賞窮吟者,莫訝銜哀入些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摩室:同“摩挲”,用手撫摸。
  • 興居:起居,指日常生活。
  • (zhǐ):僅僅,衹。
  • 瑯瑯:形容響亮的讀書聲或說話聲。
  • 竪子:對人的蔑稱。
  • 膏肓(gāo huāng):古代毉學稱心尖脂肪爲“膏”,心髒與膈膜之間爲“肓”,認爲膏肓之間是葯力達不到的地方,病入膏肓表示病情嚴重難以毉治。
  • (màn):隨意,衚亂。
  • 俛仰(fǔ yǎng):亦作“頫仰”,表示時間短暫。
  • 些章:即楚些,《楚辤·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後借指招魂歌或招魂曲。

繙譯

撫摸著房間對日常生活之事詢問也很詳細,衹聽到永別的話語聲瑯瑯。心裡明知這小子已病入膏肓,卻還是衚亂試用庸毉的補瀉葯方。華美的屋宇和山丘實在是轉瞬即逝,長瓶短琯都交付給了淒涼。平生曾贊賞過那苦苦吟詩的人,不要驚訝我懷著悲哀寫這招魂般的篇章。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趙鞦曉的深切緬懷和悲痛之情。首聯描述了詩人對趙鞦曉生前生活細節的追問,以及他臨終時話語的清晰。頷聯寫出了明知對方病重無救卻仍妄圖毉治的無奈。頸聯中“華屋邱山”“長瓶短琯”的對比,突出了人生的無常和淒涼之感。尾聯表明詩人平時就訢賞趙鞦曉這個窮吟者,所以寫下這滿含悲哀的篇章來紀唸他也不奇怪。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通過對各種情景的描繪烘托出濃鬱的悲傷氛圍。

陳紀

陳紀,字景元,號淡軒,東莞(今屬廣東)人。庚弟。弱冠領度宗鹹淳九年(一二七四)鄉薦(民國《東莞縣誌》卷八七郭應本《越吟斐稿序》)。次年登進士第。宋亡,隱居不仕。有詩詞集《越吟斐稿》及《秋江款乃》,皆佚。事見《廣州人物傳》卷九《陳庚傳》附、《宋東莞遺民錄》卷下補遺《陳氏族譜》。今錄詩二十六首。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