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酒

汲井轆轤鳴,寒泉碧甕盛。 欲爲三伏美,方俟十旬清。 夢憶黃公舍,徒聞韋氏名。 熟時梅杏小,獨飲效淵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汲(jí)井:從井裏打水。
  • 轆轤(lù lu):一種提取井水的井上汲水工具。
  • ****碧甕(wèng)**:指綠色的甕,用來盛水或釀酒的器具。
  • ****方俟(sì)**:正要等待。
  • **十旬:百日。
  • 黃公舍:這裏可能指某個和飲酒有關的典故之處或酒館之類場所。
  • 韋氏名:具體所指難考,或許是與美酒相關的人物。
  • **效淵明:效仿陶淵明獨自飲酒。

翻譯

從井中汲水,轆轤發出陣陣聲響,清涼的泉水盛在碧綠的甕中。想要這酒能在三伏天裏成爲絕佳飲品,正等待它經過漫長的百日變得清澈。夢中回憶起那黃公的住所,也僅僅只聽聞過韋氏的名聲。等到酒釀成時,梅和杏都已變小,此時我獨自一人飲酒,效仿着陶淵明的自在。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臘酒展開。開篇描繪了汲水儲水準備釀酒的場景,「汲井轆轤鳴,寒泉碧甕盛」,生動地營造出寧靜古樸的氛圍。「欲爲三伏美,方俟十旬清」體現出詩人對臘酒品質的期待,耐心等待美酒釀成。隨後「夢憶黃公舍,徒聞韋氏名」,用典故暗示臘酒在他人那裏的名聲和故事,增添了幾分神祕和文化底蘊。最後「熟時梅杏小,獨飲效淵明」,在酒熟的時節,詩人獨自小酌,效仿陶淵明的隨性自在,不僅寫出了詩人享受臘酒的悠閒,還流露出一種淡泊寧靜、不與世俗紛爭的心境。整首詩質樸自然,在描寫釀臘酒的過程中,透露出詩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