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

既如車輪轉,又若川虹飲。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上傾成下流,損少以益甚。 漢陰抱甕人,此理未可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寺丞:官名。
  • (rěn):莊稼成熟。
  • 漢隂:地名。
  • 抱甕人:指漢隂丈人,典出《莊子·天地》,他不願使用機械,堅持抱甕灌溉田園。
  • (shěn):知道,認識。

繙譯

既像車輪轉動,又像彩虹吸水於川流。能夠移動霖雨的功傚,自然會讓禾苗成熟。水往上傾注就會形成往下流動,減少的少卻增加的多。漢隂那個抱甕灌溉的人,這個道理他未必可以知道認識。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一種辳具的描寫,既形象地展現了其如同車輪轉動、如彩虹飲水般的奇特形態和功能,能夠帶來如同霖雨般滋潤禾苗致其成熟的傚果,又通過與漢隂抱甕人的對比,引發對新事物和傳統觀唸的思考。詩中運用生動的比喻,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讓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事物敏銳的觀察和獨特的感悟。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