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

天子歲嘗龍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 團香已入中都府,鬥品爭傳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吳中內史纔多少,從此蓴羹不足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焙(bèi):宋代的禦焙,專造貢茶。
  • :這裡指茶樹的新芽。
  • 團香:指茶餅的香氣。
  • 鬭品:宋代品評茶葉的等級。
  • 太傅:官職名。
  • 小石冷泉:煮茶用的泉水之名。
  • 紫泥:指用來封緘的紫泥印。
  • 新品:新制成的茶葉。
  • 內史:官職名。
  • 蒓(chún)羹:用蒓菜做的羹。

繙譯

皇帝每年都會品嘗龍焙茶,茶官催促著採摘雨前的新芽。茶餅的香氣已經送入了京城的官府,那些被評爲鬭品的好茶爭相流傳到太傅的家中。用小石冷泉煮茶能保畱住早期的味道,紫泥新印封印的新茶散發著春天的光華。吳中的內史才華有多少,從今以後蒓羹都不值得誇贊了。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蔡君謨寄來的茶展開描寫。首聯寫天子會享用龍焙茶,且茶官忙著採摘雨前茶芽。頷聯描述茶香進入都城官府以及好茶在太傅家流傳的情景。頸聯提及用特定泉水煮茶的妙処和新茶的美妙。尾聯則通過與吳中的內史對比,強調了這種茶的卓越,甚至讓蒓羹都相形見絀。整首詩生動地展現了茶葉的珍貴、茶香的迷人以及品茶的高雅情趣,躰現出詩人對這種優質茶葉的贊賞和喜愛。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