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作二首 其一

· 王質
昨日到今日,滿江常湧波。 山川非不好,風浪抑何多。 所愧累公等,固知如我何。 柁樓無晚照,高卧一長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柁(duò)樓:大船尾部有樓的部分。

翻譯

從昨天到今天,滿江常常涌起波浪。山川不是不美好,可風浪又爲什麼這麼多呢。我很愧疚連累了你們這些人,也原本就知道對我自己又能怎樣呢。柁樓處沒有傍晚的陽光照耀,我高高躺臥着唱一首長長的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行舟江上的情景與作者的感受。詩中既描繪了江面波濤洶涌的景象,又表達了作者面對困境時既無奈又曠達的心境。「滿江常涌波」既寫實又有一定象徵意義。「風浪抑何多」直白地表達出對遭遇艱難險阻的感慨。「所愧累公等」體現了作者對他人的歉意。最後兩句中「柁樓無晚照」營造出一種昏暗的氛圍,而「高臥一長歌」則展現出作者在困境中的一份灑脫和釋放。整體意境沉鬱中帶有一絲超然。

王質

王質,字景文,號雪山,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寓居興國軍(今湖北陽新縣)。南宋高宗、孝宗時期著名經學家、詩人、文學家。 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出生。靖康之變後,遷徙興國(今湖北陽新),二十三歲時遊太學,與張孝祥父子有往來,與九江王阮齊名,王阮說:“聽景文論古,如讀酈道元《水經》,名川支川,貫穿周匝,無有間斷”。紹興三十年(公元1160年)進士,張浚聘爲幕僚。虞允文聘爲幕屬。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入京爲太學正。博通經史,著《樸論》五十卷、《西征叢紀》、《雪山集》四十卷等。淳熙十六年卒。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