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秋分

萬態深秋去不窮,客程常背伯勞東。 殘星水冷魚龍夜,獨雁天高閶闔風。 瘦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壓斷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伯勞:鳥名。
  • 閶闔(chāng hé):傳說中的天門。

翻譯

各種深秋的姿態無窮無盡地離去,旅途常常是背離伯勞鳥向東而行。殘落的星星冰冷,在魚龍出沒的夜晚,孤獨的大雁在高遠的天空迎着天門的風。瘦弱的馬和瘦弱的童子行走得緩慢,在高原上古老的樹木旁聆聽一片空寂。想要知道路途如何就看人的心意,五次清霜都壓斷了蓬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深秋旅途的景象,營造出一種蕭瑟、孤寂的氛圍。詩人通過「萬態深秋去不窮」展現深秋各種景象的變化無盡,「殘星水冷」「獨雁天高」等勾勒出冷清的畫面,烘托出旅途的孤獨與艱辛。「瘦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通過對瘦馬、童子以及周圍環境的描寫,進一步強調寂寞與空曠之感。最後以「五度清霜壓斷蓬」寓示着人生之路的艱難和波折。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感慨和思索。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