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遘病頗劇愴然作詩 其二

今日方知慈母憂,天涯涕淚自交流。 忽然破涕還成笑,豈有生才似此休。 悟到往來唯一氣,不妨胡越與同舟。 撫膺何事堪長歎,曾否名山十載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遘(gòu):相遇。}

翻譯

{今天才明白母親的憂愁,在天涯流下的淚水自然地交互流淌。忽然停止流淚又轉爲笑容,哪有生來才學像這樣要停止。領悟到來來往往只是一種氣息,不妨像胡越之人共同在一條船上。捶着胸口有什麼事值得長長嘆息,是否曾經到名山遊覽十年。}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病重時複雜的情感。既有對母親的愧疚和思念,又有對自己命運的感慨。從流淚到破涕爲笑,體現了一種無奈中的自我開解。他感嘆生命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也思考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生命的本質。最後以是否曾遊名山十年作感慨,增添了一種對過去經歷和人生追求的反思。整體情感深沉而複雜,富有哲理。}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