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江南三月雨,零此千花色。 啼鵑勸人歸,啼鶯復畱客。 歸旣不得歸,畱亦安可畱。 閑雲及江水,浩蕩相與愁。 春風吹百草,草深沒行路。 草靑客南州,草枯在何處。 人生盡如寄,不如沙上禽。 更聽隔溪管,能傷日暮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凋零,使……凋零。
  • 啼鵑:即杜鵑鳥,常啼叫,其聲似「不如歸去」 ,古人藉此表達思歸之情。
  • :怎麼,哪裏。
  • :和。
  • 浩蕩:形容愁緒無邊無際。
  • 沒(mò):淹沒。
  • 南州:南方地區。
  • :寄託,意爲人生短暫虛幻,如同暫時寄居世間。
  • :管樂,這裏泛指樂器聲。

翻譯

江南的三月裏細雨紛飛,這雨讓千萬朵花兒紛紛凋零。杜鵑鳥不住啼叫,彷彿在苦苦勸人早日歸鄉,而黃鶯歡快啼鳴,又好像在挽留客居之人。想要回去卻實在無法歸去,想要留下又哪裏能夠安心留下呢?天上的閒散雲朵和奔騰的江水,浩浩蕩蕩的彷彿都有着無盡愁緒。春風吹拂着大片的野草,草兒長得繁茂,淹沒了前行的道路。當初草兒青綠時我來到南方,可等到草兒枯黃的時候,我又將身處何方呢?人生如匆匆過客,都像是暫時寄居在世上,倒真不如沙灘上自由自在的鳥兒。此時更聽到隔着溪水傳來的陣陣樂聲,怎能不讓人在這日暮時分心生傷感。

賞析

這首《春暮》表達了詩人羈旅漂泊中的複雜心境與對人生的感慨。開篇描繪江南春雨使千花凋零的景象,營造出哀婉且充滿愁緒的氛圍。「啼鵑」與「啼鶯」 一勸一留,形成矛盾衝突,細膩地展現出詩人歸留兩難的糾結心境。 「閒雲及江水,浩蕩相與愁」將抽象的愁緒具象化,以景襯情,展現出詩人無盡的憂愁。

「春風吹百草」幾句,通過草的榮枯變化,聯想到自身漂泊不定的行蹤,「草青客南州,草枯在何處」表達出對未來的迷茫。「人生盡如寄」直接抒發對人生短暫虛幻的感慨,認爲還不如沙上自由的鳥兒,凸顯出詩人內心的落寞與無奈。最後以隔溪傳來的樂聲進一步烘托日暮時分的憂傷情緒,餘味悠長,整首詩情景交融,情感真摯深沉,展現了黃景仁詩歌擅於表達內心惆悵、淒涼之感的特點 。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