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鷄詩
吾家有雞母,乗春數子生。
生來踰六旬,互覺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離散。
衆雛既不來,一子獨戀戀。
戀戀不肯離,逐之終不移。
母行無險易,唧唧相追随。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無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渇復忘餐。
子於背上卧,不捨須臾間。
我時見之喜,異類能如此。
因欲觀其終,其終諒何似。
一朝大長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在腹,漸見東西行。
行行求飲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還多,養子何勞役。
朝啄荆草林,暮爪汙泥深。
昔時随母意,今作愛雛心。
雛生誠可愛,母老寧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歎慨。
物類本無知,無知孰責之。
斯鷄與衆異,酷似有天資。
天資以仁孝,變更何太早。
况彼本無知,血毛安足道。
萬物靈者人,孰不念其親。
少艾與妻子,所以奪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稱稽古。
埋子得黄金,邇來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淚沾衣。
斯言足自警,題作惜鷄詩。
拼音

李覯
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文正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從學者常數百人,世稱「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薦爲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説書、權同管勾太學。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斥釋道二教,重農業生產。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盱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巻四百三十二·〈儒林列傳·李覯傳〉》。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