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瓊臺再次前韻

· 李光
異鄉感節物,聊赴使君請。 層臺縹緲間,野曠天宇静。 木落水涵空,氛霧俱遠屏。 籬邊菊斕斑,遠摘带沙濘。 誰云鼓吹雄,謾欲等鼃黽。 短髪不勝簪,烏帽倩誰整。 衰頹強追歡,起舞羞顧影。 君憂白晝短,我愛清夜永。 三釂意彌勤,殽酒罄杯皿。 棄置身外事,聊復樂俄頃。 世方洶波瀾,我心猶古井。 歸來豪興盡,宴坐朝內景。 明朝汲新泉,舊篋餘賜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 瓊臺:這裏指的是高臺。
  • 節物: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高遠隱約的樣子。
  • 涵空:指水映照天空。
  • 氛霧:霧氣。
  • (mǐn):金線蛙。
  • (jiào):飲酒盡。

翻譯

身處異鄉,對季節的景物有所感觸,姑且應州郡長官之邀前來。高臺在高遠隱約之間,原野空曠,天空寧靜。樹木凋零,溪水映照天空,霧氣都已遠離消散。籬笆邊的菊花色彩斑斕,遠處摘取時還帶着泥沙。誰說鼓吹之聲雄壯,不過是想要如同蛙鳴一般。頭髮短得難以插上簪子,烏帽不知請誰來整理。衰老頹唐卻勉強追尋歡樂,起身跳舞,羞於顧視自己的影子。您憂慮白天時間短暫,我卻喜愛清夜的長久。三次飲酒,情意更加殷勤,佳餚美酒,杯盤都已清空。拋開身外之事,暫且享受這片刻的快樂。世間正波濤洶涌,我的心卻像古老的水井一般平靜。歸來時豪邁的興致已盡,安坐下來面對朝中景象。明天汲取新的泉水,舊箱子裏還剩下賜予的茶葉。

賞析

這首詩以重陽節登高爲背景,描繪了詩人在異鄉的感受和心境。詩中既描寫了登高所見的景色,如縹緲的層臺、空曠的原野、寧靜的天宇、凋零的樹木、涵空的水、遠屏的霧氣、斕斑的菊花等,營造出一種高遠、寧靜、清幽的意境;又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如衰老頹唐中勉強尋歡的無奈,對世間波瀾的超脫,以及對內心平靜的堅守。

詩中的對比十分鮮明,如「君憂白晝短,我愛清夜永」,通過對時間感受的不同,表現出詩人與他人心境的差異;「世方洶波瀾,我心猶古井」,則將世間的動盪與詩人內心的平靜相對比,突出了詩人不爲外界所動的心境。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優美,情感細膩,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李光

李光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發,號轉物居士。徽宗崇寧五年進士。高宗時知宣州,繕城池,聚兵糧,建義社,守境有方。後爲吏部尚書。紹興中,宋金和議成,秦檜借其名押榜以息異議,拜參知政事。及見檜撤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即極言金人不可信,和議不可恃,斥檜懷奸誤國,爲檜所惡。貶建寧軍節度副使,藤州安置。後移瓊州、昌化軍。檜死,得復官秩。卒諡莊簡。有《莊簡集》。 ► 5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