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文安國紀夢

道人偶許俗人知,法喜非妻解養兒。 夜久金莖添沆瀣,室虛璧月映琉璃。 遠來醉俠匆匆去,近出詩仙句句奇。 獨怪區區踐繩墨,相逢未省角巾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法喜:佛教語,聞見、參悟佛法而產生的喜悅。
  • 沆瀣(hàng xiè):夜間的水氣,露水。
  • 璧月:月圓如璧,故稱爲「璧月」。
  • 琉璃:一種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製的釉料,多爲彩色的。
  • 醉俠:詩中代指的人物。
  • 詩仙:詩中代指的人物。
  • 區區:形容誠摯。
  • 繩墨:木工畫直線用的工具,借指規矩、法則。
  • 角巾:古代隱士常戴的一種有棱角的頭巾。
  • (qī):傾斜。

翻譯

道士偶爾被俗人知曉,那種因領悟佛法而產生的喜悅不是妻子能夠理解和養育孩子能帶來的。夜很深了金屬的柱子上增添了露水,屋室空寂那如璧的月亮映照着琉璃。遠方來的醉俠匆匆離去了,近處出現的詩仙句句都很奇特。只奇怪誠摯地遵循規矩的自己,相遇時也未曾注意到角巾都傾斜了。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奇幻的意境和獨特的氛圍。首句寫出了道士不爲俗人所完全理解的獨特。接着描繪了深夜的靜謐場景和奇妙景象。「遠來醉俠」和「近出詩仙」的描寫增添了一種超現實的美妙感覺。最後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循規蹈矩的一種自我省思和奇特境遇下的特殊感受。整首詩給人以空靈、神祕且略帶奇特的感覺,展現了黃庭堅獨特的詩歌風格和思想內涵。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