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實之喜雨呈正之

· 黃榦
苦海渺無涯,火宅常自焚。 青衫不療飢,白首非工文。 勉策疲駑姿,捨己爲人耘。 造物真小兒,苦樂胡不均。 突如四月時,梅雨成炎蒸。 安得玉燭調,一晦復一明。 中夜忽自悟,感慨若有神。 有名汝不趨,有利汝不奔。 獨與迂闊友,卜鄰向東屯。 燕坐想羲皇,浩歌發商聲。 牀頭有濁醪,嘯詠聊自傾。 又如苦旱中,一雨澗壑盈。 草木回春姿,萬象皆更新。 君今東屯成,拙寢復幾興。 我亦側西流,草閣時共憑。 長想千載上,依依耦耕人。
拼音

黃榦

宋福州閩縣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人,字直卿,號勉齋,黃瑀第四子,爲朱熹四大弟子之一,配享廟祀。自幼聰穎,志趣廣遠。年十七,父歿。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黃榦往見劉清之求學。清之奇其才,書薦於朱熹。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熹以仲女妻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朱熹病重,命黄榦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决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以蔭補官,歷知新淦縣、漢陽軍、安慶府等、多有惠政。吏治廉明,曾陳説抗金保民大計。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調知安慶府,親自督修郡城,備戰守,保障安慶境內不受金兵侵擾,當地士民稱贊道:「不殘於寇,不滔於水,生汝者黃父也。」曾講學於白鹿洞書院。後召爲大理丞,時邊備廢弛,忌者恐其直言邊事,排擠致使歸里,遂授徒著書以終。晚年隱居於武夷,潛心閩學研究,世稱「勉齋先生」。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詔贈朝奉郞。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赐諡「文肅」。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從祀於孔庙,又建黄勉斋祠於府學內。著有《周易系辭傳解》一卷、《儀禮經傳通解續》二十九卷、《孝經本旨》一卷、《論語注語問答通釋》10卷、《勉齋先生講義》一卷、《朱侍講行狀》一卷、《勉齋詩鈔》一卷、《黃勉齋先生文集》八卷、《晦庵先生語續錄》四十六卷、《勉齋集》四十卷、《書傳》、《易解》、《四書通釋》等。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