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奉禮歸寧

· 楊億
垂髫婉孌便能文,驥子蘭筋迥不羣。 南國生芻人比玉,梁園修竹賦凌雲。 堵牆看試三公府,反哺知千萬乘君。 賜告歸寧來別我,亭皋木葉正紛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垂髫(chuí tiáo):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 婉孌(wǎn luán):年少美好貌。
  • 驥子蘭筋:「驥子」指良馬,「蘭筋」指馬的筋節堅剛,後用以比喻才華出衆的年輕人 。
  • 迥不羣:指遠遠高出同輩。迥,遠。
  • 南國生芻(chú):「生芻」指新割的青草,「南國生芻」比喻對有德者的讚美。
  • 人比玉:形容人的品德美好如美玉。
  • 梁園:漢代梁孝王所建的園子,這裏借指文人雅集之地。
  • 修竹賦凌雲:形容文章氣勢豪邁,如高聳入雲。修竹,長竹;凌雲,直上雲霄。
  • 堵牆:形容圍觀的人很多,像牆壁一樣。
  • 三公府:漢代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三公府」指三公的官署,這裏代指朝廷選拔人才的地方 。
  • 反哺:指幼鳥長大後反過來餵養母鳥,比喻子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
  • 萬乘君:萬乘指萬輛兵車,古時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萬乘君即皇帝。
  • 賜告:指帝王賜給休假。歸寧:古時稱女子出嫁後回娘家省親,這裏指官吏請假回家探親 。
  • 亭皋(tíng gāo):水邊的平地。木葉:樹葉。

翻譯

你在孩童之時就模樣美好且很有文采,才華出衆遠超同輩。大家都像贊美南國的生芻一樣稱讚你品德如美玉,在梁園那樣的文人雅集中,所作賦氣勢豪邁如同直上雲霄。在三公府應試之時,圍觀的人羣像牆一樣多。你深知要像反哺的鳥兒報答父母一樣報答皇帝的恩情。如今你得到皇帝賞賜的假期回家探親,特來與我告別,此時水邊平地上的樹葉正紛紛飄落。

賞析

這首詩是楊億寫給晏殊的送別之作。開篇通過「垂髫婉孌便能文,驥子蘭筋迥不羣」直接稱讚晏殊年少便才華出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頷聯以美景和讚語進一步烘托晏殊的美好品德與文學才華。頸聯「堵牆看試三公府」生動描繪出晏殊當年參加考試備受矚目的場景,「反哺知千萬乘君」則體現出晏殊的感恩之情和品格修養。尾聯「賜告歸寧來別我,亭皋木葉正紛紛」在點明寫作緣由的同時,以景語作結。紛紛飄落的樹葉營造出一種略顯惆悵的氛圍,既含離別之情,也暗示人生如時序更替般充滿變化,使得整首詩在讚頌之餘,增添了幾分情感的深度與韻味,在藝術上,全詩用典自然,對仗工整,從多個角度塑造了晏殊這一形象,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楊億

楊億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幼穎異。年十一,太宗召試詩賦,授祕書省正字。淳化中,獻《二京賦》,賜進士及第。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預修《太宗實錄》;又與王欽若同總修《冊府元龜》,其功居多。曾兩爲翰林學士,官終工部侍郎,兼史館修撰。性剛介耿直,尚氣節,重交遊,與王旦、劉筠、謝絳等友善。嫺熟典章制度,喜獎掖後進。爲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規裁。詩學李商隱,詞藻華麗,號“西昆體”。卒諡文。主修《冊府元龜》,編《西昆酬唱集》,有《楊文公談苑》、《武夷新集》、《浦城遺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萃要》等。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