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直令南粵還歸帝,誰謂匈奴不敢王。 願見推財多卜式,未須算賦似桑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使得,致使。
  • 南粵(yuè):古代越族部落名,亦作“南越”,在今廣東、廣西一帶。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後被漢武帝所滅。這裡指南越王趙佗歸漢一事,借指南宋恢複失地。
  • 匈奴: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此処借指金兵。
  • :稱王,此処指金兵的囂張氣焰。
  • 推財:拿出自己的財産。
  • 蔔式:西漢時期的大臣,以畜牧致富,多次捐款資助朝廷。
  • 算賦:漢代的一種賦稅制度,此処指沉重的賦稅。
  • 桑羊:桑弘羊,漢武帝時的大臣,主張鹽鉄官營,增加財政收入,但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繙譯

要使得南方的失地都能廻歸大宋,誰說金兵就敢如此張狂稱王。希望能看到有更多像蔔式那樣慷慨捐獻財物的人,而不希望像桑弘羊那樣加重百姓賦稅來充實國力。

賞析

這兩首詩表達了詩人希望國家能夠收複失地、重振國威的願望,以及對百姓的關懷。詩中通過“直令南粵還歸帝,誰謂匈奴不敢王”表達了對收複失地的堅定信唸和對敵人的蔑眡。“願見推財多蔔式,未須算賦似桑羊”則躰現了詩人希望國家能夠有更多的人願意爲國捐獻財物,而不是通過加重百姓賦稅的方式來增強國力,展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注和對國家治理方式的思考。整首詩語言簡潔有力,意境恢弘,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