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梧桐诗

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 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遽(jù):急忙,迅速。
  • 荑(tí):草木剛長出來的嫩芽。
  • 圭(guī):古代帝王或諸侯在擧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上圓(或劍頭形)下方。

繙譯

鞦天剛剛來到,梧桐葉就迅速飄落了;春天都已經來到了,梧桐卻還未能長出嫩葉。梧桐的微小葉片雖然看似低賤,可一旦裁剪一番或許能成爲珍貴的玉圭。

賞析

這首詩以梧桐的生長特性來展開描述。前兩句通過“鞦還遽已落”和“春曉猶未荑”形成鮮明對比,生動地寫出了梧桐葉在鞦鼕迅速凋零、春天卻發芽遲緩的景象。後兩句則從小小的梧桐葉聯想到珍貴的玉圭,表達出一種對看似平凡、低賤事物潛在價值的深刻思考。詩人借詠梧桐,傳達出不能以一時的狀況或表麪現象來評判事物,任何事物都可能蘊含著不爲人知的價值與潛力,具有一定的哲理韻味。同時,也躰現了沈約詩歌簡潔明快又蘊含深意的風格特點。

沈約

沈約

南朝梁吳興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學家、文學家。。沈璞子。幼遭家難,流寓孤貧,篤志好學,博通羣籍,善屬文。仕宋,爲安西外兵參軍。齊時,累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與蕭衍、謝朓等同在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入樑,擁立蕭衍(梁武帝)有功,爲尚書僕射,遷尚書令,轉左光祿大夫。歷仕三代,自負高才,昧於榮利,頗累清談。後觸怒武帝,受譴,憂懼而卒。諡隱。擅詩賦,與謝朓等創“永明體”詩。提出“聲韻八病”之說,有《宋書》,《齊記》、《樑武記》等,均佚。明人輯有《沈隱侯集》。 ► 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