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晴

君行定何許,舍棹越林丘。 社甕不容挽,溪毛聊可羞。 禪牀應濯足,衲被徑矇頭。 靜境有真趣,樂哉何所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社甕:社酒之甕。甕(wèng)。
  • 溪毛:溪邊野菜。
  • 衲被:僧衣。衲(nà)。

翻譯

你出行究竟要到哪裏,捨棄划船越過山林丘壑。那社酒之甕難以挽留你呀,溪邊的野菜姑且可以供你享用。禪牀邊應可洗洗腳,直接用僧衣被子矇住頭。安靜的境界自有真正的趣味,快樂啊又有什麼可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遠離塵世的寧靜與自在的生活狀態。詩人通過描寫友人的出行及途中的情境,如「舍棹越林丘」展現出一種悠然的行程。「社甕不容挽」體現出友人對自在生活的追求,不拘泥於世俗的挽留。「禪牀應濯足,衲被徑矇頭」則更突出一種隨性與閒適。詩的最後表達出在這種安靜的境界中能感受到真正的樂趣,沒有憂愁。整首詩營造了一個寧靜、質樸而又富有禪意的氛圍,傳達出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嚮往和欣賞。

孫應時

宋紹興餘姚人,字季和,號燭湖居士。孫介子。師事陸九淵。孝宗淳熙二年進士。授黃岩尉,爲常平使者朱熹所重,與定交。丘崇帥蜀,闢入制幕,嘗策言吳曦將叛。徙知常熟,秩滿,郡守以私恨誣其負倉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爲代償,守益怒,坐貶秩。寧宗開禧二年起判邵武軍,未赴而卒。有《燭湖集》。 ► 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