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滿羣山其一又名扁舟尋舊約

· 蔡伸
冰結金壺,寒生羅幕,夜闌霜月侵門。翠筠敲竹,疏梅弄影,數聲雁過南雲。酒醒敧粲枕,愴猶有、殘妝淚痕。繡衾孤擁,餘香未減,猶是那時薰。 長記得、扁舟尋舊約,聽小窗風雨,燈火昏昏。錦裀才展,瓊簽報曙,寶釵又是輕分。黯然攜手處,倚朱箔、愁凝黛顰。夢迴雲散,山遙水遠空斷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冰結金壺:古代用以計時的銅壺,因爲夜裏寒冷,壺中的水凍結成冰。「壺」(hú)。
  • 羅幕:絲羅帳幕。
  • 夜闌:夜深。「闌」(lán),殘,盡,晚。
  • 翠筠:翠綠的竹子。「筠」(yún),竹子的青皮。
  • (qī):傾斜,歪向一邊。
  • 粲枕:鮮豔的枕頭。
  • 錦裀:錦制的墊褥。「裀」(yīn),墊子,褥子。
  • 瓊簽:漏箭的美稱。古代計時報更的竹籤。
  • 寶釵輕分:指情人分別。

翻譯

銅壺中的水凍結成冰,絲羅帳幕中透出寒意,夜深時,寒霜冷月侵襲着門戶。翠綠的竹子被敲擊作響,稀疏的梅花擺弄着影子,幾聲大雁飛過南邊的雲彩。酒醉醒來,斜靠在鮮豔的枕頭上,心中悲傷,臉上還殘留着妝容的淚痕。獨自擁着繡被,餘香未散,仍是那時的薰香氣味。

常常記得,曾乘扁舟去尋找舊時的約定,聽着小窗外的風雨聲,燈火昏暗。剛剛展開錦制的墊褥,漏箭就報告黎明的到來,寶釵又一次輕易地分別。在黯然傷神的攜手之處,靠着紅色的簾子,憂愁凝結,眉頭緊鎖。從夢中醒來,一切如雲般消散,山遙水遠,徒然讓人斷魂傷懷。

賞析

這首詞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和對情感的細膩刻畫,營造出一種淒涼、憂傷的氛圍。上闋描繪了寒冷的夜景和主人公的孤獨悲傷,冰結的金壺、寒冷的羅幕、南去的雁聲,都增添了冷清之感,而殘妝淚痕和餘香未減的薰香則進一步烘托出主人公的哀愁。下闋回憶了過去與情人的相聚和分別,扁舟尋舊約、聽風雨、展錦裀等場景,與最後的分別和夢醒後的空斷魂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詞人對舊情的懷念和對分離的痛苦。整首詞情景交融,語言優美,情感真摯,讓人感受到詞人內心深處的憂傷和無奈。

蔡伸

蔡伸,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後,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台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後爲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存詞175首。 ► 1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