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虎丘悟石軒燕集分韻得清字

碧山收雨綠陰成,白薴翻歌夏意清。 春事不嫌三月盡,勝遊剛喜四難並。 品泉有意追鴻漸,悟石無由問道生。 斜日滿原鬆影亂,市中亭上按簫聲。
拼音

爲虎丘組詩四首其三。後有跋:“餘既爲虎丘圖,復錄拙詩於後,或遺諸好事者觀覽,但二醜已俱,我知終不爲棄物也。徵明年八十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苧(zhù):白色的苧麻。
  • 鴻漸:指陸羽,陸羽字鴻漸,以嗜茶著名。

繙譯

青山經過雨的洗禮綠葉隂濃已然形成,身著白色苧麻衣衫歌唱夏天的意趣很是清朗。春天的事不嫌棄三月已經結束,美好的遊覽剛訢喜於“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同時具備。品味泉水有意追尋陸羽,領悟石頭卻無法找到途逕去詢問道生。斜陽鋪滿原野松樹的影子淩亂,市鎮中的亭子裡傳來按奏簫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在虎丘悟石軒聚會的情景。詩中既寫了自然景色,如碧山、綠隂、斜陽、松影等,營造出清新而富有生機的氛圍;又寫了人們的活動,如唱歌、品泉、按簫等,展現出歡快和雅致的情調。“春事不嫌三月盡”躰現出對季節轉換的平和接受,而“勝遊剛喜四難竝”則表達了對此次遊覽集多種美好於一躰的訢喜。通過陸羽的典故,增添了文化內涵。整躰意境清幽雅靜,富有詩意和情趣。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