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艾帖

修啓,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拼音

歐陽修《灼艾帖》,紙本,冊頁,縱25cm,橫18cm,行楷書,6行69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帖中“見發言”的“發”即歐陽修長子歐陽發。所謂“灼艾”,即鍼灸。 關於歐書特點,蘇軾評價說:“公用尖筆幹墨作方闊字,清眸豐頰,進退曄如。”李東陽在帖後的詩跋中稱讚歐書“宋代書家自不孤,當時只許蔡君謨。若將晉法論真印,此老風流世亦無”。 此帖曾經項元汴、安岐、江德量鑑藏。清安岐《墨緣匯觀上編》著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灼艾:中醫療法的一種,用艾炷薰炙穴位以治病。

翻譯

歐陽修啓,好多天沒有相見了,實在是因爲我微不足道之事。看到你說曾經進行過灼艾,不知道身體狀況如何?來日我偶然在家,或許能夠見面。這裏的醫生常有,很不是一般的庸醫,可以和他深入地討論權衡病情。也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想着和你相見。不一一說了。歐陽修再次行禮,給學正您。二十八日。

賞析

這是歐陽修寫的一封短信,語言簡潔平實,充滿了對朋友身體的關心和見面交流的期待。信中他詢問朋友灼艾後的身體狀況,提到能在家並希望朋友來見面,還分享了這裏有不錯的醫生。雖看似平常的交流,但體現了兩人之間真摯的情誼以及日常的牽掛,展現出古人在書信往來之間蘊含的細膩情感。整體行文流暢自然,如朋友間的促膝談心。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