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雨後月出西湖作

落日在煙樹,雲水兩空濛。澹霞消盡,何事依約有微紅。湖上晩來風細,吹盡一天殘雨,蒼翠濕千峰。誰遣長空月,冷浸玉壺中。 問明月,應解笑,白頭翁。不堪老去,依舊臨水照衰容。良夜幾橫煙棹,獨倚危檣西望,目斷遠山重。但恨故人遠,此樂與誰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煙樹:霧氣籠罩的樹木,形容景色朦朧。
  • 空濛:形容雲霧迷茫的樣子。
  • 澹霞:淡紅色的晚霞。
  • 依約:隱約,彷彿。
  • 玉壺:古代詩詞中常用來比喻月亮,也指酒杯。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此處是擬人的修辭,表示月亮似乎能理解詩人的感受。
  • 白頭翁:自謙之詞,指年老的詩人自己。
  • 衰容:衰老的面容。
  • 煙棹:煙霧中的小舟。
  • 危檣:高聳的船桅。
  • 目斷:視線盡頭,形容極目遠眺。
  • 故人:老朋友。

翻譯

夕陽在煙霧繚繞的樹林中緩緩落下,湖面上雲霧瀰漫,天空和水面都顯得朦朧不清。淡淡的晚霞逐漸消失,爲什麼還會有微微的紅光呢?傍晚的湖風吹走了白天的最後一場雨,使得羣山更加蒼翠溼潤。是誰讓那輪皓月從天邊升起,靜靜地沉入清澈如玉的湖中?

向那明亮的月亮詢問,它大概會笑我這滿頭白髮的老翁。我已不堪歲月的侵蝕,依然面對湖水,映照出自己衰老的容顏。在這美好的夜晚,我獨自划着小舟,倚靠在高高的船帆上,向西眺望遠方的山巒,目光卻無法穿透重重疊疊的煙靄。只遺憾老朋友們離我遙遠,這樣的美景又能與誰共享呢?

賞析

這首詞以雨後西湖月出的景象爲背景,描繪了詩人晚年孤獨又懷舊的情感世界。詞中通過「落日」、「煙樹」、「晚風」、「殘雨」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淒涼的氛圍。詩人向月抒懷,借月表達對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對遠方故人的深深懷念。"良夜幾橫煙棹,獨倚危檣西望"兩句,展現出詩人獨自泛舟湖上的畫面,孤獨而深沉。整首詞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既有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又有對人生況味的深刻反思。

周紫芝

周紫芝,南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紹興進士。高宗紹興十五年,爲禮、兵部架閣文字。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爲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治今湖北陽新),後退隱廬山。交遊的人物主要有李之儀、呂好問呂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檜等,曾向秦檜父子獻諛詩。約卒於紹興末年。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有子周疇。 ► 20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