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蓴菜

鮫人直下白龍潭,割得龍公滑碧髯。 曉起相傳蕊珠闕,夜來失卻水精簾。 一杯淡煮宜醒酒,千里何須更下鹽。 可是士衡殺風景,卻將羶膩比清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鮫人:神話中的海中人,此處代指採蓴之人。
  • 白龍潭:傳說中的深水潭,可能指松江中的某處水域。
  • 割得龍公滑碧髯:比喻採蓴的動作,彷彿從水中割取龍鬚般的蓴菜。
  • 蕊珠闕:傳說中仙宮的宮殿,比喻清晨的美景。
  • 水精簾:形容清晨薄霧如水晶簾幕,也可能指清晨的露水。
  • 醒酒:幫助醒酒,古人認爲蓴菜有解酒的功效。
  • 下鹽:加鹽調味,古時習慣於食鹽調味。
  • 士衡殺風景:指破壞了美好的景色,這裏是對不識貨的人的調侃。
  • 羶膩:羊等腥羶的食物,與「清纖」形成對比,形容蓴菜的清香。
  • 清纖:形容蓴菜的鮮嫩、清淡。

翻譯

採蓴的漁人在松江深潭中潛行,如同鮫人切割龍鬚般收穫了滑溜的蓴菜。清晨起來,人們傳頌着這宛如仙宮美景的池塘,昨晚的露水彷彿水晶簾子悄然消失。一壺淡淡的蓴菜湯最適合醒酒,即使千里之外,也不必再加鹽調味。有人不解風情,竟然把這清淡的美味比作腥羶的食物。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比喻描繪了松江採蓴的場景,將清晨的美景與採摘的蓴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展現了江南水鄉的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賦予採蓴以神話色彩,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同時,通過對「士衡殺風景」的調侃,表達了詩人對清新事物的欣賞和對世俗口味的諷刺。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