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臺城遊
南國本瀟灑。六代浸豪奢。臺城遊冶。襞箋能賦屬宮娃。雲觀登臨清夏。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樓外河橫鬥掛。淮上潮平霜下。檣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猶唱後庭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台城:本爲東晉至南朝時的禁城,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
- 浸:逐漸。
- 豪奢:奢侈豪華。
- 遊冶:遊樂。
- 襞牋(bì jiān):裁紙作書。
- 宮娃:宮女。
- 雲觀:指高聳的台觀。
- 璧月:像璧玉一樣的月亮。
- 飛鴛瓦:形容屋瓦如鴛鴦飛展。
- 烏衣:即烏衣巷,在南京。
- 白社:洛陽地名。
- 王謝:指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
- 鬭掛:北鬭星高懸。
繙譯
南國原本就瀟灑風流。在六朝時漸漸沉溺於奢侈豪華。在台城遊樂。宮女能裁紙作詩。在夏天登上高聳的台觀,明亮的月光長時間逗畱。吟詩醉酒送走年華。廻頭看那如鴛鴦飛展的屋瓦,卻羨慕那井中的青蛙。 探訪烏衣巷,已變成了白社。連車也不能通行。昔日的王謝大家族。堂前的雙燕如今飛到了誰的家。樓外銀河高懸北鬭星掛,淮河上潮水平靜寒霜降下,船桅的影子落在寒冷的沙灘上。歌女在船篷的縫隙間,仍然唱著《後庭花》。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繪台城的今昔變化,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繁華易逝的感慨。上闋寫台城昔日的繁華與奢靡,下闋則著重寫如今的衰敗與荒涼。從“訪烏衣”開始,寫出了時光流逝後,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曾經的豪門大族已不複存在,衹畱下滄桑的遺跡。詞中多処運用對比的手法,如往昔之繁華與今日之蕭瑟,使得感慨更爲深刻。最後以商女唱《後庭花》作結,蘊含著對歷史教訓的警醒。整首詞意境深沉,具有很強的歷史滄桑感和人生感慨,顯示了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